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東北角 光榮時刻

「光榮定置漁場」的基地,就設置在石城港內。破曉的晨曦隱約在兩者之間折反繞射,悄悄灑落海面。颱風尚遠,海象無礙……頭城在地小說家連明偉在〈大海的贈予〉寫道:「東北季風南下,一波一波鋒面來襲,肥美剽悍的魚群就要來了。」當孟冬的東北季風開始壓迫潮水,石城漁港每年的「光榮時刻」,就此展開。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ELI流」海味搶鮮處理密技

有道是:早起的鄉民有魚吃。
沒想到今天如此幸運,居然在石城遇到這尾穿梭在臺灣各定置漁場的大魚……哦不、是大魚生吃的行家啦……總之,在定置漁場遇到「在家做生魚片」本尊,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就讓我們跟著ELI 的步驟,學習鮮魚處理祕技!

新聞
青蔥產業蟲蟲危機如何解?農藥所研發新製劑,要讓核多角體病毒來幫忙

本土甜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 BV001水分散性粒劑亦經初步田間藥效試驗驗證有效,防治率可達約 90%,顯示本土甜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BV001水分散性粒劑確實具有商品化之潛力。農藥所與樸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希望未來能透自動化工程進行核多角體病毒之生產,促進甜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商品化進程,加速生物農藥發展之進程,以利臺灣農藥減量之發展。

啤酒桶陳歡吉地瓜酒
封面故事
大膽嘗試,與農作共創白水芳華

時光回溯至1900年,唐惠桓的曾祖父在家鄉金門創設泉茂商行,為當地18家民間小酒坊之一,由於手藝精湛,所釀造的地瓜酒近似於日人偏好的「芋燒酎」(即地瓜燒酒),日治時期深受日人青睞,每逢發餉日軍官就前來泉茂購酒,風光一時。

新聞
宜蘭成豪雨重災區 初勘薑、蒜、甘藍農損235萬元 壯圍鄉農會:蔥蒜怕沒種苗可復耕

受到尼莎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複合影響,宜蘭自15日起至今,大同鄉累積雨量已逾1,110毫米,下游蘭陽溪兩岸河川地盡遭淹沒。種植河川地農作物首當其衝,包括上游大同鄉的薑、甘藍、白菜、青蒜、南瓜等,以及中下游員山、宜蘭市、壯圍、五結等鄉鎮的青蒜及青蔥。農委會今(17)日統計宜蘭縣總損失約235萬元。

鄭慧妮
封面故事
莢豆隨風搖曳,豐厚餐桌與土地

深冬時節,東北季風掠過山稜,為新竹帶來寒風,即將收成的樹豆在熟枯的豆莢裡沙沙作響;而同樣的季節,海風為蘭陽平原帶來水氣,得抓緊時機,趁晴朗有冬陽的日子採收樹豆。待過新竹學農,爾後來到宜蘭耕作的鄭慧妮,在兩個氣候迥異的地域種植一樣的作物,更深切感受到因地制宜的務農節奏。

李光平
封面故事
旱季神救援,暗藏地底的深溝湧泉帶

宜蘭是臺灣唯一不需興建水庫,卻終年不缺水之地。占地23公頃的深溝水源生態園區(深溝淨水場),就足以供應蘭陽溪以北共五個鄉鎮的用水量,水源除了仰賴地面溪流,暗藏於地底下豐沛的伏流湧泉,更像一座地下水庫,於旱季適時補位。深溝淨水場的資深志工李光平形容:「如同腎蕨,冬季將水分儲存至地下球莖,夏季雨水不豐時就能派上用場!」

煙燻鴨賞的傳統大鍋
封面故事
蔗甜鹹香,鴨賞燻出宜蘭養鴨風情

蘭陽平原河川密布,水源豐富清澈,養鴨人家於焉產生。這些統稱「鴨母主」的養鴨人家把受精鴨蛋賣給孵化場,花費28天的工夫孵出小鴨,因誕生率很高,漸漸鴨子成群。傳統農家因物資缺乏,發展出「逃冬」的養鴨方式──大清早就趕鴨子進收割完畢的稻田,啄食掉在地上的穀子,傍晚再把鴨子趕回鴨舍。一大群鴨子怎麼趕?其中自然會出現一隻「鴨母王」,整群鴨子都跟著牠走。鴨母王怎麼認?農民也說不出一個道理來,應該是心電感應吧?

青蔥 蘭陽5號 田間生長情形
農業技術
夏季產量我最棒!蔥白長且適合宜蘭全年栽培的「蘭陽5號」

青蔥為石蒜科蔥屬作物,原產地在中國西北部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為華人最重要的香辛蔬菜,在中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臺灣是由早期的移民傳入,各縣市普遍皆有栽培,近年栽培面積約四千餘公頃,可週年供應消費市場所需,中華料理中的炒、煮、蒸、炸、燜、滷,樣樣少不了青蔥,是臺灣不可或缺的調味用材料。

新聞
「烟花」未至菜價先漲 農糧署估供應穩定但宜蘭三星蔥恐受衝擊

「烟花」(IN-FA)颱風即將襲臺,臺北果菜批發市場蔬菜拍賣價格聞聲見漲,今(20)日平均交易價每公斤39.3元,比前一個交易日(7月18日)32.9元,上漲6.4元,漲幅高達19.6%。農委會農糧署表示,菜價上漲是受到預期漲價心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