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東北角 光榮時刻

導覽特派員/ELI 文字/何立翔 攝影/黃致鈞

「光榮定置漁場」的基地,就設置在石城港內。破曉的晨曦隱約在兩者之間折反繞射,悄悄灑落海面。颱風尚遠,海象無礙……頭城在地小說家連明偉在〈大海的贈予〉寫道:「東北季風南下,一波一波鋒面來襲,肥美剽悍的魚群就要來了。」當孟冬的東北季風開始壓迫潮水,石城漁港每年的「光榮時刻」,就此展開。

如果在清晨,五點出發。

從蘇澳走濱海或取道國五,一路北奔,很快就會掠過烏石港,左盼是高聳的雪山山脈,右望是咫尺天涯的平洋大海,眼前狹路持續向前,梗枋、大溪、大里各據其埠,沒多久,幾個漁港紛紛被你甩在身後,眼看就要逼近弧線的底端,右轉切入,不到一個鐘頭,宜蘭縣境最北的漁港,石城到了。

孟冬第一網

今早的第一趟船已經出發,扁舟晃漾,拖曳出白色尾浪衝進視野,輕快地朝著五百公尺外、汪洋中的定置網航去。這是光榮定置漁場在休漁期結束後,首度下網起魚,也象徵著時節更替、凜冬將至。接近七點,沉甸甸的漁船終於從遙遠的大海上,緩緩朝港內駛回;起了個大早,分別從各個不同地方驅車來此買魚的人們也開始雲集。

閒聊發現,有來自宜蘭的在地鄉民,也有風塵僕僕從臺北慕名而來的饕客,無論老神在在,抑或是勁裝綁腿,相同的是均已準備好武器家私、磨刀霍霍,蠢蠢欲動地引頸企盼,等待著漁船靠岸時輻輳至碼頭,探頭窺看今天撈回來了哪些好料⸺待滿載漁獲的大水桶從船上吊回岸邊,瞬間蜂擁⸺下一秒,開搶。

漁場工作中的熱鬧風景。

傳說中的「辣個」男人

如猛虎出柙的人群中,好像有個眼神特別銳利、身手格外矯健的傢伙混在裡面……天哪,這個男人太狠了,一出手居然就是水桶裡最大尾的那條紅魽!

「紅魽,就是要挑體型渾圓、飽滿肥美,這種的,最好吃。」恬淡的語調中帶著從容不迫的自信。頭頂著低調棒球帽、手戴棉紗手套,腳上踩防水鞋,口袋裡甚至還早早準備好了袋子。如此專業,這人究竟是誰?

定睛一看,原來是連續兩年入圍「走鐘獎」的YouTuber,「在家做生魚片」頻道的ELI!機會難得,趕緊請專家ELI帶我們進行一場漁場巡禮。

職人ELI快手搶魚。

因為喜歡,所以自學

「三年多前,原本我也只是和大家一樣在市場買魚,有次一個朋友問我:幹嘛不直接到定置漁場買?」ELI以一貫淡然的口吻說道:「所以,我就來了。」光榮,正是他首度造訪的定置漁場。「來了才知道,定置漁場的漁獲既新鮮、品質又好,而且便宜,真是相見恨晚。」自此展開了他運作頻道的神奇旅程。

因為喜歡吃魚、迷戀各種生魚片,ELI讀書、上網自學,並實際走訪臺灣、日本的大小市場、漁場以及餐廳,透過和漁獲產業各領域人士的交流互動,攫取第一手知識和巷仔內的經驗,甚至還掌握實作方法⸺魚的熟成與處理生魚片的技藝⸺建立了自身對海洋、魚類的知識體系,以及獨到的專業技術。

「黑潮,就像一條海中的高速公路,洄游的魚群們乘著這條快線北上。我們會看臺東、花蓮一大早回報有什麼魚,大概就可以猜到,宜蘭今天有可能有什麼好貨可撿。」談到自學經驗,ELI謙虛地說,其實真正的高手在民間:「我常覺得:挑魚挑到最後,總是發現別人籃子裡的魚,永遠最好。怎麼說?一大網的漁獲解開,你常可以看到有些貌不驚人的阿伯或阿婆,明明只看到一截尾巴、或是一段魚鰭,唰地一下出手就撈進籃子,可是往往就是整批裡最漂亮的那條。我目擊了好多次。他們根本不需要看到魚的全貌就能判斷……為什麼?經驗啊。」

購魚後,現場可請漁場工作人員解魚。

根據ELI的觀察,臺灣熟悉魚的人還不少;又談到臺灣人與海洋、漁業的距離過遠,他覺得關乎歷史的累積:「大家知道吃魚,卻習慣對海敬而遠之。」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家做生魚片」想要「推動臺灣魚貨處理流程,往更精緻的方向前進」的原因之一。畢竟吃魚的是大眾,若想要讓整個產業進步提升,從生活著手才是解方。「以日本來說,他們的漁業並不只有抓魚這件事。」從最根本的食魚教育,到漁業技職體系的高度重視,長期下來,自然培養出大量具備專業的從業人員。大家常說日本注重細節,難道,臺灣不能?「這部分,可以問冠柏,他『去過』日本。」

販賣前,在一旁整齊疊放的大量籃子。

三天後,去日本修行

今年四十一歲的張冠柏,是光榮定置漁場的第二代負責人。八年多前,他還在大里、大溪兩地間,也是自家經營的「網元漁坊」餐廳任事。有天他突然接到父親通知:三天後去日本。這麼匆忙?「對,就這麼匆忙。」去日本做什麼?「學怎麼用定置網抓魚。」聽起來輕描淡寫,但可以想見,絕不會是個簡單任務。

抵達日本石川縣的第二天,就搭船出海去了,張冠柏回憶:「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時候積雪有十公分這麼高,每天早上都要先花一番工夫鏟完雪才能出得去。」在那之前,他幾乎沒有接觸過漁場事務,漁場絕大部分都還是由父親張立人打理。張立人因為年輕時是熱血釣客,常到石城海釣,二十六歲時因緣際會接觸到定置網,在深入研究並投入後,定置漁場成了改變一生的事業,如今還是臺灣定置漁業協會的理事長。

張冠柏談起當年去日本修行的回憶,歷歷在目。

連明偉在採訪張立人的〈大海的贈予〉一文中提到:「定置漁網,源自日本富山縣和石川縣一帶。日治時代引進技術,並在全臺架設大型定置網,東部沿海設置的數量甚為可觀。臺灣定置漁業協會每三個月例行開會一次,同日本石川縣定置漁網協會(姐妹會)合作,臺日兩端,每年輪流派員相互參訪、交流與互動。此外,為了學習新技術,臺方會特別派遣員工至日本受訓。」

「臺灣的定置漁場因應夏秋的颱風期,通常會在七到九月這段時間進入二至三個月的休漁期。日本則因較少颱風,幾乎全年無休,但會在每週三和週日跟著市場一起休息。」張冠柏分享了他的觀察,相較臺灣,日本的定置漁業似乎早已形成一種相對日常的產業類別。

在石川縣扎扎實實地修行了一年半載,透過每日出海,張冠柏親身經歷定置網從頭到尾完整的作業過程,也見識到日本對於產業細節的注重。他提到在日本的漁船上,要看到能以海水製作碎冰以維持漁獲新鮮的「冰砂海水機」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在臺灣卻屬罕見的設備,「二十四小時都要耗電,當然少見。」

宜蘭最北端的漁港,石城漁港,也是光榮定置漁場的岸上基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