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大神農
總統賴清德親臨頒發「十大神農」獎項。以優質、深度加工農產品建立品牌,是今年十大神農獎得主重要特色之一,包括打造有機山苦瓜品牌「淺草堂」的花蓮農友曾吉生,雲林農友蘇嘉益以「阿甘薯叔」將過去價格低廉的臺灣甘藷(地瓜),開發脆片、薯條、沖泡飲品等加值加工產品,外銷日本、韓國及歐美。
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當選名單,首見「觀賞魚養殖」類得主、現年36歲的漁青薛雍霖。薛雍霖從高中至研究所都攻讀水產養殖,以一尾國人熟悉的「尼莫」小丑魚養殖成功創業,從無到有,打造從育種配對、魚苗到成魚的一條龍生產鏈;至今手上累積20多個品系,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半邊天下,更成功外銷歐美亞10國市場。
一名林姓畜禽業者涉嫌引進女性外籍移工,威逼利誘其從事性交易、色情按摩服務,林姓業者與另名疑似共犯蔡姓菜農兩人均為農業界最高榮譽「神農獎」得主,引發爭議。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8)日表示,農業部未來將修正神農獎遴選辦法,針對得主獲獎後續若發生品行不良行為,可以依法撤銷。
第十六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今(3)日發布,八道主菜展現各種豐富食材,分別傳遞著臺灣各地的特色故事,其中邱家兄弟生態級無毒水產的黃錫鯛入列國宴,邱經堯開心地表示,感謝國宴顧問團隊的肯定,臺灣擁有最棒的水土環境,孕育了邱家兄弟魚與蝦的風味。
金門今年迎來史上第一座神農獎,返鄉創業的得獎人張斯翔經過10 年努力,克服天候、水源、技術上種種問題,破除「金門夏天種不了菜」的刻板印象,此外,透過離島第一座有機農業栽培區,外界證明金門除了高梁、小麥之外,不但能種出葉菜,還能種出好吃的有機蔬菜,展現新農業的無限可能。
人稱「東海蔥王」的三星蔥農林東海,導入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技術栽培青蔥,善用微生物製劑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甚至蓋起智慧化網室防災損,讓高品質青蔥可直送米其林一星餐廳鼎泰豐。林東海2013年首獲「全國模範農民獎」,歷經十年努力,今年一舉奪下「十大神農」殊榮。
彰化蛋農陳郁雄今年7月先獲選百大青農,11月再得十大神農,就靠他對產蛋母雞的照顧,1萬6千隻蛋雞採放牧方式,飼養在1甲多的農地上;建構符合動物福利的養豬環境是畜牧業未來趨勢,是洪崇拼家族堅持的理念,放棄母豬狹欄改採群養,以豬場的沼渣沼液契作硬質玉米,實現循環農業;以生物鏈養魚的黃國良也是神農獎得主,今年畜牧養殖產業的神農,充滿友善永續的理念。
金門是全國22縣市年降雨量最少的縣市,土壤又是不易保水保肥的砂土,在在不利農業發展,現年40歲的張斯翔原是臺北市消防局消防隊員,10年前才返鄉務農,在家鄉不利農耕的土地上,張斯翔率先投入設施栽培,發展有機農業,希望讓家鄉農業能夠自給自足,他入選今年百大青農,近日更成為金門史上首位十大神農得主。
從小番茄、洋桔梗、美濃瓜,再種到技術門檻更高、但單價亦高的洋香瓜,吳鎮宇表示,這是臺灣市場太小之下的不得不然。單憑自己一人能力很有限,如同他身邊的羅伊秀所說:「有時候做事就是要兩人才會快、才好做!」兩人要並肩同行,趁著還有體力時,多加學習與提高技術,慢慢朝著週年僅生產單一作物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