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沒有買賣,沒有傷害。」針對山林盜伐問題,其中一項解決手段即是建立健康的消費市場。林務局近年透過木材原料以及木材產品的溯源,從樹木砍伐、產品製程、生產數量等建立資料庫,並於每一階段導入區塊鏈技術和掃描條碼,當消費者在末端購買木材產品時,仔細看看商品上是否有「台灣木材」標章和QR code,手機一掃,便能知道商品是否為合法國產木材,還能一覽商品產地與製程。
第一線的山林查緝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林警之間如何合作無間?盜採模式、人員與樣態有什麼改變?民間力量又是怎麼參與其中?透過來自不同單位,但都一樣親自參與過山林查緝第一線的「山林守護員」,一窺非法盜採的樣貌。
森林盜伐案件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與執法機關強力查緝下,近年已有減少趨勢,但山老鼠破壞林木仍未能根絕。林務局已多次修正《森林法》,針對竊取森林主、副產物之贓物罪大幅提高刑責,未來將研議增訂「擴大沒收」規定,並明確定義「贓額」計算方式,讓法規更加完備。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湘繁投入研究山老鼠形成與組成背景多年,她表示,偏鄉部落社區居民和逃逸外籍移工往往因經濟壓力鋌而走險從事非法盜伐行動,而她也指出,要紓解這樣的情形,不能單從山林保育與查緝來看,得從勞工制度、社會刻板印象以及教育體制等全盤審視。
為了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生物的育成率,應用有益微生物已成為水產養殖環境管理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有效維持養殖環境的穩定,更可以透過與飼料的配合提高養殖生物成長與免疫能力,有效提高養殖收益。
臺灣四面環海,海水養殖漁業非常發達,養殖技術一流,在亞太地區的水產養殖食用魚產量占有一席之地,而臺灣水產養殖產業能夠持續的增長,則受惠於近十年來水產配方飼料產業的發展,二者倚起相輔相成之效。
坐落此處的尚德社區是臺灣2019年5月甫登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的代表案例,透過自然農法栽植多元的香草,重新活絡社區經濟。
被認定在臺杳然無蹤的大田鱉重返田間,從觀察家公司到生態監測成員無不開始思考在地環境的保護事宜,並試圖找出大田鱉為何棲身此處的關鍵。
依韌性評估兩社區的優勢在於農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但文化資產略顯薄弱,目前已初步盤整,其中有個簡易農村汙水淨化池,就來自先民智慧再進化。林義峰說此淨水裝置有六道手續,包括沉澱、過濾、供氧、減菌、降溫以及分解。
生物農藥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在「有害生物綜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框架下,生物農藥可與化學農藥相容,並儘速開發殺蟲性生物農藥與其製劑配方。
發展綠色保育標章建立於生產經濟和生態保育能夠雙贏的基礎,附帶守護環境的意涵,重視農民的生產價值,不同於有機驗證的細緻規範、數據化的框架形式。綠色保育的精神包含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等面向。
里山(Satoyama)是源自日本的用語,指稱分布在淺山區的傳統農村聚落,其最大特徵在於複合式地景組成,包括森林、社區以及農業生產景觀,屬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村形態。
在王文曲種畜場的積極推廣之下,雲林縣不少農民已採行新形態澆灌作業,把沼液混合田水使用,一邊灌溉就等於一邊施肥,既可省肥,又可省工,還可以兼顧環境!稱得上一舉多得!
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集美牧場,在兩年前開始投入畜牧場的糞尿再利用,從飼養豬隻、排泄物醱酵、提供肥分給農民,通通靠著自己一條龍完成,對於畜牧場綠化經驗,絕不藏私。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合興牧場借助學界最新研發的「HyMeTek二階段高效厭氧醱酵技術」,成功運用於養豬場沼氣發電工程,大幅提升產氣量。
今日臺灣畜牧業轉向集約飼養,為敦促龐大畜牧廢水排放總量階段性遞減,《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其中增訂第46條之1就規定耗水量大的豬、牛畜牧業,應採行糞尿資源化處理措施,盡量降低其逕自排放到水體的情形。
《水污染防治法》嚴格開鍘,廢水問題成了養豬戶難以逭逃的責任與經營壓力。目前臺灣有95%養豬場建置三段式廢水處理設備,若各步驟有確實發揮機能,一來有助事業廢水達放流水標準,二則厭氧醱酵階段所蘊積的沼氣可再利用或轉換成電力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