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臺遊蕩犬不減反增,至今已達16萬隻,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13)日於立法院報告《動保法》修法內容,承諾要以建置熱區「逐村里」全面清查絕育著手,並強化農業部轄下「保護區」遊蕩犬管理,減少野生動物受到傷害;農業部推動家貓寵物登記,登記也可與施打狂犬病疫苗「適度脫鉤」。
日本爆出牛結節疹(LSD)疫情,我國即暫停其牛奶產品輸入,需重新議定檢疫條件,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署長邱垂章今(13)日表示,臺日雙方12日已重新議定檢疫條件,牛奶須來自LSD非疫區或經巴斯德滅菌處理產品,才可輸入臺灣,因此日本牛奶輸臺需於檢疫證加註經巴斯德滅菌處理,目前臺日間已恢復貿易。
近年來時傳越南及中國牡蠣(蚵仔)混充臺灣蚵販售,影響本土蚵市場,立法委員蔡易餘今(13)日質詢農業部避免混充具體做法。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會推動金門牡蠣養殖登記,掌握實際生產量,以利勾稽,避免走私蚵透過金門進入臺灣蚵市場。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六度卡關,日前經行政院長卓榮泰邀請朝野黨團會商,達成3項共識,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13)日於立法院備詢表示,農業部會對稻米產業推動先前規畫的「1集2轉3加3」政策,但也會尊重朝野黨團協商主決議精神下,針對公糧收購價格,在年底之前提出相關配套措施。
為有效循環利用生物質剩餘資源,農業部農糧署輔導恆春鎮農會設置「農林產業生物質剩餘資源循環場」,預估該場運轉後,每年可去化恆春半島5,000公噸以上果樹枝及銀合歡等農林產業剩餘資源,並能加值產製菇蕈栽培介質及生質燃料顆粒等產品。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細菌廣泛被應用於大規模的工業發酵,如生產酒精、味精及其他有機酸。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興起與進展,使得細菌成為生產重組蛋白質(如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的理想宿主。部分細菌亦被用於處理環境污染,以及開發為益生菌和益生元產品,以提高經濟動物的生產效能,並優化養殖環境。
臺東農改場針對國內應用最廣泛之兩種蕨類——腎蕨與山蘇,進行火山浮石混合介質栽培試驗。結果顯示,經洗鹽後之火山浮石,於蕨類盆花栽培所需之混合介質素材選擇上,可替代市售珍珠石與白火山石;可供相關園藝業者參考應用,使飄洋過海之火山浮石成為園藝可利用資源。
《國土計畫法》明年上路在即,因土地農用讓交易價格受到影響,部分人士喜歡宣稱被劃入「農業發展地區」土地是被「判死刑」,前環保署副署長、律師詹順貴認為,農業部門應逆向操作投入更多資源,現在農地種電租金每公頃40萬元,農業堆疊式給付目前約10幾萬元,應拉高至其8成、30餘萬元,對農地的保護會更好。
畜產試驗所與民間產業合作「參與式育種」,首件民間育成牛、豬品種「源興牛」及「平埔黑豬」,今年通過命名審定、取得品種權,今(8)日正式發表。「源興牛」是已故前總統李登輝晚年投入農業志業、留給臺灣最後的禮物,培育源興牛的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劉泰英表示,通過命名他特地到李前總統故居報告「我們已經做到了」。
洋蔥為國內重要根莖類作物,主要產地分布於屏東、高雄、彰化及雲林等縣市。不論中部或南部地區育苗期均處於颱風及降雨頻繁的季節,傳統的露地土拔苗容易受到天然災害損害,此外,傳統洋蔥移植需倚靠大量勞力進行,但近年農村人口老化,農業缺工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天然災害及缺工問題,目前已引進自動化移植機械加以解決。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CPTPP新加入國需由成員國「共識決」決定,還需要持續努力;農業部報告指出,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為15%,稻米、花生、紅豆等20項敏感農產品可能受影響,農業部推動進擊型農業、地產地消等七大對策,讓農業升級轉型、提高國際競爭力。
針對地方政府爭取「農業權」、期待劃入「農業發展地區」土地能獲相對補償,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門無法處理「土地開發權」,但為維護農地農業永續經營提供堆疊式給付,重大建設只會投入「農發區」,「農一」基礎建設優先處理,對「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經營也會提供生態給付,鼓勵友善生態經營方式。
消費者在選蛋品時,常會選擇蛋黃顏色偏深黃色(或橘色),蛋禽飼養業者為了迎合大眾以及提高價格,會在飼料中添加胡蘿蔔素、蝦紅素等脂溶性色素,這些天然色素對飼養家禽蛋黃的著色及營養相當重要。因此,可以將番茄副產物如果皮渣、果肉添加於飼料中,且有維持飼養禽畜健康之效益。
農業部農糧署監控國內大宗蔬菜甘藍(高麗菜)種植情形,繼10月中旬亮起「超種」紫色燈號,10月下旬甘藍育苗場出苗量仍是「警戒」紅燈。農糧署表示,因近兩旬種植高麗菜大約農曆春節(1月28日為除夕)前採收,市場需求較大,評估尚不會造成影響;但11月中下旬種植高麗菜就有產銷失調風險,「要特別注意」。
近年農民高接新興大果品種「寶島甘露梨」比率達到8成,產量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此時正是颱風好發季節,產期過度集中特定品種,風險尤高。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考量市場喜好大果,回頭推廣農民高接92年育成命名的低需冷性品種「台中1號─福來梨」;台中1號產量可與甘露梨相當,產期則錯開,可適時填補市場空窗期。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苗栗南庄賽夏蓬萊部落及政治大學三方今(6)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政大將於蓬萊部落建立沒有圍牆的森林教室「PakaSan國際教學基地」,開設田野調查與走讀課程,記錄整理部落歷史與自然資源知識,進而協助部落增加國際交流合作機會。
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當選名單,首見「觀賞魚養殖」類得主、現年36歲的漁青薛雍霖。薛雍霖從高中至研究所都攻讀水產養殖,以一尾國人熟悉的「尼莫」小丑魚養殖成功創業,從無到有,打造從育種配對、魚苗到成魚的一條龍生產鏈;至今手上累積20多個品系,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半邊天下,更成功外銷歐美亞10國市場。
隨著國人對飲食營養與健康的重視,「吃」不再僅僅是為了飽足,若能從藥食同源與預防醫學角度,從農產品中研發可支援全齡不同族群天然營養補充需求的產品,除了可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還能促進農業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這樣的策略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
宜蘭三星蔥遠近馳名,但近幾年種植面積卻不增反減,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害蟲甜菜夜蛾抗藥性高,農民施藥效果不佳,因此退場者漸增。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開發夜間燈照防治技術,使用最佳波段光譜「綠燈」點亮蔥田,有效降低甜菜夜蛾活動力,可減少青蔥遭蟲蛀危害達40%,甚至還有促進青蔥生長的效果、蔥白更長,增產達23%。
農業部農糧署今(4)日表示,北部及中南部等葉菜類主產地在這次風災受損輕微,11月起國內甘藍(高麗菜)生產增加平地產區,且近期天候冷涼有助各類蔬菜生長,蔬菜量價將持續回穩。農糧署輔導農民團體調節出貨,明日起於全臺全聯、家樂福等逾1,500個超市、量販通路據點同步推出甘藍優惠專區,歡迎民眾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