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昇俯

游 昇俯 image
  • 1850 文章

有機農產品無塑「裸賣」受罰?農業部:規範嚴避免混充 研擬對策估明年1月提出

近年國內有機栽培面積成長快速,也有愈來愈多消費者願意支持有機農產品,但當業者響應無塑環保,分裝販售有機農產品,供消費者以自備容器盛裝購買,卻可能觸法挨罰,立委洪申翰今(20)日質詢農業部,盼兩周內提出業者可遵循的辦法,農業部允諾若屬行政命令層次規範可處理,會盡速於明年1月公告實施。

物價飛漲 立委提案老農津貼提高至1萬元 農業部允一個月內提政院版本

立法院社福、經濟、內政委員會今(20)日聯席審查「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條文修正草案」,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他同意津貼須適當調整以照顧農民,甚至在現行定期調升外納入機動調整依據,但修法須考量與「8+1項社會福利津貼」一致性、衡平性,將請政院召開跨部會專案會議評估,一個月內提出行政院修法版本。

林試所研究證實「大花咸豐草」吸引最多種蝴蝶 「高士佛澤蘭」一次吸引最多隻蝴蝶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范義彬投入逾10年時間調查蝶類蜜源植物及訪花吸蜜的蝶類,累積超過2,500筆資料,證實不是所有開花植物都會吸引蝴蝶訪花吸蜜,能夠吸引最多種類蝴蝶的竟是在臺灣已隨處可見的外來種「大花咸豐草」,能夠一次吸引到蝴蝶數量最多的則是「高士佛澤蘭」。

茶業博覽會、酒展聯袂登場 「茶韻煮香」館體驗15種茶香 品飲雙料金牌農村美酒

茶業博覽會設置「茶韻煮香」形象館備有15種臺灣茶香,讓人體驗聞香,「臺灣名茶館」邀請茶匠職人分享「酒茶」、臺灣高山茶、日本抹茶等多元茶藝風貌;農業部農糧署特於臺北國際酒展設置農村酒莊主題館,展出今年「布魯塞爾世界酒類競賽」與農村美酒評鑑得獎酒品,包括獲雙賽金牌的信義鄉農會酒莊「柔水」梅酒等。

澎湖海膽檢出重金屬鎘超標 漁業署:應屬個案 輔導地方政府加強抽驗

衛福部食藥署今(16)日公布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今年7至9月抽樣檢驗結果,包括澎湖海膽等3件國產水產品重金屬鎘不合格。農業部漁業署表示,水產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受汙染環境,被水產動物因攝食逐漸累積體內,參考澎湖縣政府今年針對沿海水產品抽驗138件,均無重金屬不合格,沿海環境應未受嚴重汙染。

臺灣特有種蜘蛛新增海陸雙蛛 一隻住樹幹洞穴 一隻住潮間帶還會自製家門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今(16)日宣布,歷經多年調查,證實恆春地區發現2種生態習性極為特殊的蜘蛛,是過去從未記錄的新物種、均為臺灣特有種;分別是生活潮間帶的「巴利澤敖海穴蛛」(Idioctis parilarilao),以及棲息在樹洞中的樹穴狼蛛(Hogna arborea),這兩種蜘蛛也是臺灣現有唯一棲息潮間帶海穴的蜘蛛,以及唯一樹棲的狼蛛。

椰纖、牛糞農業副產物作仙草育苗介質 育成苗株比市售泥炭土粗壯 成本低近4至8成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以椰纖、牛糞、米糠等農業副產物,研發製作仙草扦插育苗用的介質,以此介質育苗的仙草苗株葉片數及乾重,更勝以市售泥炭土介質培育苗株,定植田間成長速度更快;而且因使用農業副產物做介質原料,成本還比市售泥炭土低38%至75%。

生態服務給付新增瀕危物種發布儀式,林業署署長林華慶(左三)、農業部次長陳添壽(左四)與第一線參與保育的工作者一同合影。(圖片提供/林業署)

生態服務給付擴及淺山農田生態系指標物種 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食蛇龜等5種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21年起針對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以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農民「生態薪水」,鼓勵農民採取友善耕作等生態保育措施,至今給付標的物種包括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臺灣黑熊;林業署今(14)日宣布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柴棺龜及食蛇龜等5物種為保育標的,都是淺山農田生態系健全與否的指標。

社區林業20年 接軌里山倡議、奠基國土生態綠網 標竿典範專書《里山根經濟》出版

農業部推動社區林業迄今超過20年,累計有上千社區參與,社區林業成功結合里山倡議、林下經濟,成為今日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生態綠網的基礎。建立本土社區林業模式重要推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將其蹲點社區20年經驗,蒐羅32個標竿案例,撰寫成《里山根經濟》一書,今日發表。

全臺市售蔬果農藥殘留抽驗80件不合格 知名量販通路、超商、火鍋業上榜

衛福部食藥署今(13)日公布今年7到8月間全臺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總計抽驗944件農產品,其中864件符合規定、合格率91.5%,另有80件不合格,包括知名量販通路家樂福的大白菜、進口白蘿蔔,連鎖超商全聯的葡萄、百香果及進口蘿蔔,美聯社的進口白蘿蔔,以及火鍋店築間、馬辣、千葉等的葉菜、葡萄等均有檢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