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33 頁
功能微生物把廢棄物變栽培介質 蔬菜栽培最高省一半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篩選木黴菌接種廢棄菇包木屑,開發成蔬菜育苗及草花栽培介質;並以廢棄羽毛、羽毛分解菌與菇包木屑,做成適合多種溫室栽培作物的緩效供肥介質,讓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七夕帶動花卉批發價飆新高 買氣不佳花店自行吸收成本
明天(14日)是七夕情人節,是花卉消費重要節日,台北花市今日花卉平均批發價來到每把99.4元,創國內疫情三級警戒以來新高。台北花市表示,花價攀高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花農縮減種植規模,進貨量少,加上七夕節慶用花增加順勢帶動。
買水果人群零接觸 東勢農會「智能販賣機」鮮果百元有找
武漢肺炎疫情下減少人群接觸的消費模式盛行,臺中東勢區農會蔬果截切場趁勢推出「呷追果─鮮果智能販賣機」,新鮮、切好好的當季水果,包括梨子、火龍果、西瓜、木瓜、芭樂等,每盒只要40至70元就買得到。
現金救助首納氣象條件免現勘 10縣市逾50種作物均適用
農委會首度考量災害性氣象因素,公告嚴重受損農作物地區及品項,基層公所現勘時得免確認作物損失率,即給予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雖然無須確認作物損失率,但仍需確認農民有種植事實才得予救助。目前公告適用免現勘品項含括10縣市、50種以上的作物。
登山出遊打勾勾 林務局推防疫自主檢核表
農委會林務局參考日本、英國經驗,徵詢醫學、登山活動領域專家學者意見,研訂符合臺灣山岳活動需求的防疫自主檢核表,供民眾在事前規劃、風險管理、裝備及活動四大面向,做好自主檢核,落實防疫。
不飽和脂肪酸近似橄欖油 花生新品種「臺南20號」保存期限更長
花生油耗味產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花生油脂中的油酸(Oleic)、亞油酸(Linoleic)含量,油酸愈高愈穩定,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歷經11年育成全國第一個高油酸落花生品種「臺南20號」,產量、風味均與現在主流的「臺南14號」相似,但氧化速率降低10倍。
讓青蔥不怕豪雨 農試所減藥栽培管理可減少一半產量損失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出一套抵抗環境逆境的青蔥減農藥栽培管理技術,透過篩選不帶病毒的健康種苗,可提高青蔥產量20%;平時以安全資材預防病蟲害,減少農藥施用,雨期再精準用藥,甚至可減少青蔥產量50%的損失。
花蓮金針花8月中盛開 花季人流管制限2千人
花蓮金針花季將來到,花蓮縣政府考量觀光、防疫並重,兩大產區玉里鎮赤科山、富里鄉六十石山將從8月14日起至9月21日止,針對上山遊客實施實聯制及人流總量管制,人數上限各2千人,人數達到上限採一出一進方式管制。
2060年臺灣恐無冬天 果樹類作物首當其衝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包含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在內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隨即依此提出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維持二級警戒! 阿里山林鐵復駛 嘉明湖高山營地先開放
國內疫情警戒標準維持第二級,農委會林務局轄下自然保護區域(包含自然保護/留區與野生動物保護區)、8處自然教育中心、7處生態教育館重新開放;阿里山林業鐵路復駛,高山營地則率先開放嘉明湖國家步道單日往返及嘉明湖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