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微生物把廢棄物變栽培介質 蔬菜栽培最高省一半

使用羽毛生物堆肥栽培的白菜,比用泥炭介質栽培白菜生長更好。(攝影/游昇俯)

臺灣每年農業廢棄剩餘資源超過500萬公噸,在全球倡議淨零排放之際,可以進一步循環利用,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篩選木黴菌處理廢棄菇包木屑,開發成蔬菜育苗及草花栽培介質;並以廢棄羽毛、羽毛分解菌與菇包木屑,做成適合多種溫室栽培作物的緩效供肥介質。

近兩年國際運輸在疫情影響下,進口栽培介質泥炭土的價格節節升高,臺中場開發栽培介質可取代一半泥炭介質使用,最高降低5成介質成本。

國內蔬菜育苗及草花栽培會使用泥炭介質,每年進口泥炭介質約25萬立方公尺、約占國內需求90%,市值可達5億元。農業生產每年產生廢棄菇包約15.6萬公噸,菇包木屑質輕、保水性佳,適合取代泥炭土做介質使用,但木屑靜置堆肥要長達1至2年才可以使用,臺中農改場篩選可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抵抗乾旱、淹水等逆境的木黴菌處理菇包木屑,3至6個月即可完成堆肥。

泥炭土與菇包木屑不同比例混合介質。(攝影/游昇俯)

進口泥炭土每公升4.3元,廢棄菇包木屑只要0.6元,臺中農改場以經木黴菌處理菇包廢木屑與泥炭土1比1混合製作介質,栽培效果與使用全量泥炭土一樣好,但介質成本可降低到每公升2.6元,減少40%介質成本。臺中場副研究員洪惠娟表示,夏菫、三色菫、粉萼鼠尾草等草花栽培,以及甘藍、番茄、蘿蔔等蔬菜育苗特別適合。

另外,國內每年產生2.8萬公噸廢棄雞、鴨羽毛,羽毛含氮量高,但有抗分解特性,臺中農改場運用羽毛分解菌接種羽毛,製作羽毛生物堆肥,再與廢棄菇包木屑混合開發成緩效供肥介質,無須額外施肥,即可用於甜椒、洋香瓜、甜瓜、草莓、洋桔梗等多種設施作物栽培。

溫室高架栽培會使用泥炭土作為介質,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說,農民使用泥炭土常會搭配調配營養液栽培,使用緩效供肥介質栽培作物只要施用市售即溶肥料,有利簡化施肥;羽毛生物堆肥甚至只要加水,不須額外施肥就可栽培作物,適合開發成家庭園藝資材。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微生物處理廢棄菇包木屑及羽毛,開發成草花、葉菜栽培適用介質,有助農民減少生產成本。(攝影/游昇俯)

溫室栽培花胡瓜在介質營養供應充足下,就可生長出體型筆直的良品,臺中農改場比較羽毛生物堆肥、泥炭、椰纖、椰纖混羽毛生物堆肥及緩效供肥介質5種栽培處理,以羽毛生物堆肥及泥炭兩組單株產量約1,400至1,470公克最高,但良率最高只有80%,泥炭成本每公升4.3、羽毛生物堆肥也要3.5元;緩效供肥介質栽培單株可有1,140公克,但良率高達91%,介質成本只要2.1元,相較泥炭土降低50%介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