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編輯部 第 2 頁
走向「農學報國」:當少年李登輝遭遇思想先哲與農經學者
李登輝並不是從小立志從事農業研究,高校時期的他,其實對歷史、藝術甚至哲學更有興趣。這時期影響他最大的作家是英國的湯瑪士・卡萊爾,他的著作《衣裳哲學》是李登輝晚年最常提到的一本書;另一位則是來臺規劃蔗糖產業的農經學者,曾為《衣裳哲學》編寫講義的新渡戶稻造。
Radical Insider──體制內的革命者:讀《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鄭紹鈺
過去幾年在臺大經濟系唸書,曾輾轉在幾門課上,頻繁地聽到了「李登輝老師」這個稱呼,原來李登輝前總統從康乃爾大學剛取得博士學位回臺時,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在經濟系開課,是許多系上老師的老師。這位「李登輝老師」外表看似文靜,總是在做研究,看數據,與學生研討論文,實際上頗為「激進」……
跨越時代的農業人連結:敬仰李前總統對臺灣農業的貢獻/蔡培慧
我與李前總統有多次碰面、談話的經驗,但其中一次最讓我印象深刻。2008年,我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台灣農村陣線」,南來北往地為各地農村與農業議題發聲。有一次我在嘉義高鐵站月臺巧遇李前總統,李前總統知道台灣農村陣線在做的事情,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要我繼續加油,並留下了一張合照。這份真摯的鼓勵一直支持著我不斷向前,為農民、地方打拚。
陳吉仲:奠定臺灣農業發展典範──「農為國本」的李登輝前總統
在農委會主委的辦公室裡,懸掛著李登輝前總統的墨寶「農為國本」。這四個字,象徵了李前總統的一生使命,也是所有農業人的使命,成為臺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從享譽國際的農業經濟學者,之後在政府部門推動各項農業政策,退休後投入復育「源興牛」,李前總統心懷對臺灣農業的使命,努力實踐臺灣農業的藍圖。
《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新書發表特輯
主先生,也是臺灣的農業先生,豐年社出版《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以農業為經緯,從日治時期農林經濟系的少年學生直到卸任總統後培育源興牛,回顧李前總統的人生與關懷。
李安妮:以農為鏡,看見不一樣的李登輝
在成為「民主先生」之前,父親的所學、所求與所想,其實正是「如何讓大家有尊嚴的吃飽」,一位農業人畢生的職志。而這本《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正是以「農」為經緯,完整回顧他的一生,具有相當高的獨特性與可讀性。
蔡英文:農業,是李前總統一生的志業
李登輝前總統的一生,可以說是台灣近代發展史的縮影。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農經學者,他曾深入走訪基層,實地調查台灣農民的生活及農村的發展;他一手推動各項改革,為台灣農業打下紮實穩固的基礎。
源興居裡的書痴囡仔 嘛是以後雄心闊莽莽的少年家
大正12年(1923年)一月十五日, 農曆壬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臺灣一個靠山面海的小村莊「埔頭坑」,有一個小男孩誕生了,他的名字叫做李登輝。李家上下一陣忙碌, 歡喜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沒人想得到,這個小男孩有一天會成為享譽國際的農經學者……
產銷履歷和食物的一場戀愛 「產銷履歷守護食安」推廣記者會後記報導
農委會為提升農產品品質及安全,維護國人健康及消費者權益,因應而生的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已走到第15個年頭。產銷履歷是自願性農產品驗證制度,通過第三方驗證才可使用標章及宣稱「產銷履歷」農產品;消費者可藉由產品溯源了解生產過程、生產者資訊,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帶著榮耀 繼續前進──110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頒獎及表揚活動紀實
全臺多個縣市的農民帶著他們引以為豪的農漁產品,參加110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頒獎及表揚活動,各班代表從行政院長蘇貞昌手中接下獎狀與匾額,這一刻,所有榮耀歸於全體班員。農人的打拚精神、農業的傳承價值,在這場表揚活動中展露無遺,也充分展現臺灣農業的實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