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未來農業系列報導】臺灣咖啡原鄉雲林古坑72變 小農咖啡走向產業品牌之路

2003年一炮而紅的伯朗咖啡廣告拍攝地點就在雲林古坑荷苞山,自此「古坑」就成為臺灣咖啡原鄉的代名詞,同年雲林縣政府於古坑舉辦第一屆臺灣咖啡節,奠定臺灣咖啡原鄉在古坑的知名度,每年臺灣咖啡節吸引國內外約50萬旅遊人次,為當地觀光、休閒、農特產業發展增添助益。古坑咖啡成為農村大躍進的典範,接下來農會將推動CPAG品牌化發展成為在地產業升級的關鍵!

疫情升溫下的農業再思考/陳玠廷

「防疫蔬菜箱來了嗎?」武漢肺炎三級警戒再延長,全民防疫避免群聚風險,透過網路採買生活物資,訂單突然一下子暴增,產地的農民阿公、阿嬤全力趕工採收、包裝,物流也投入大量資源,全力配合出貨。疫情改變了生活模式,面對未來後疫情時代,農產品消費模式將改變,從疫情中學習建構自己有彈性的韌性農業。

【冷鏈人才】疫情宅在家?報名「農產品採後處理」線上課程,正是時候!

農產品冷鏈需求日益增加,如何維持產品保鮮與降低損耗成為重要課題,線上課程「農產品冷鏈系列課程-採後處理」,提供專業的16小時採後處理課程,提升學習者對農產品冷鏈有系統性的認識。

減緩氣候變遷 森林碳匯抵減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7.25%

1988 年氣候變遷第一次成為聯合國大會討論議題,國際開始正視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等氣候變遷議題,1994 年150 個國家於紐約聯合國總部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1997 年更進一步簽署京都議定書,規範締約方有義務提交溫室氣體排放之國家清冊報告(National-Inventory Report, NIR),我國雖非屬締約國,但仍克盡身為地球村一分子的責任,積極為減緩地球暖化貢獻心力。

只要溫泉梅樹仍在 寶來生機就不斷

十年前8 月8 日的那一夜,一場毀山滅地的狂風暴雨,將有「寶來屋脊」之稱的美瓏山西坡重創的走了樣,當地著名的梅子專業區-竹林農業區像被重量級拳手痛擊過的臉,完全扭曲變形;十年後的今天,已改名為休閒農業園區的竹林,呈現的是農產多元林相豐富花木扶疏的景象,看不到創傷痕跡、一根根彩繪木樁矗立,成了寶來新興的登山步道休憩景點,這一切成果,要歸功一個永不服輸的寶來人-吳崇富。

氣候變遷影響烏魚漁獲往北移 臺中以北占全台九成

烏魚 (鯔,Grey mullet, Mugil cephalus)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溫帶海域,大多棲息於砂泥底質之河口域,為臺灣沿近海域冬季最重要的經濟魚種之一,每年冬季11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往往會伴隨著大陸沿岸流洄游至臺灣沿近海域進行產卵洄游,在冬至前後10天左右為主要盛漁期。漁民稱烏魚為「討海人的恩情人」,乃因烏魚每年固定在冬至時節出現,年復一年,言而有信,因此又被稱為「信魚」。

海洋之心生態標章 創造漁業與海洋保育雙贏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狹長且海底地形多樣,又地處於黑潮暖流與中國沿岸冷流交匯處,基礎生產力豐富,成為魚貝介類良好的繁殖棲息場所,造就臺灣沿近海優良漁場環境。然而,近年受到氣候變遷、棲地環境破壞、環境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沿近海棲地環境及資源,為此,農委會已針對對於棲地環境及資源影響甚大之漁具漁法,如拖網漁業、扒網漁業訂定禁漁區(期)規定,並對於沿近海漁獲大宗經濟性物種,如鯖鰺、魩鱙、鎖管、蟳蟹等訂定禁漁區(期)、漁船船位監控、卸魚聲明等規定,並進行魚苗放流、覆網清除、輔導地方政府訂定保育區等工作,以落實責任漁業管理。

PGS地圖唯一臺灣組織 「部落e購」實踐參與式保障系統

主婦聯盟合作社產品部開發專員和品保課專員於2021年4月跟著部落易購企業社(其產銷平台品牌名稱為「部落e購」)創辦人金惠雯,到新竹尖石農友林桂香的紅肉李園區採樣送檢。目前部落易購企業社主要供應蔬菜給合作社,此行除了了解其他作物的供貨可能性,也檢視田區環境和耕作情形,體現參與式保障系統(PGS,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s)中,消費者團體參與的精神。

【未來農業系列】 臺灣G霸「元進莊」大數據管理 養殖場成功轉型品牌電商

坐落於雲林縣元長鄉龍岩村內,外觀上並不起眼的磚紅色廠房,卻是臺灣養雞業霸主「元進莊」的生產總部,從鄉下小小的養殖場躍升至外銷世界品牌,看臺灣隱藏冠軍—元進莊的企業轉型秘訣是什麼?

臺灣蛋雞產業升級 借鏡英國蛋雞生產新趨勢

臺灣蛋雞場的經營方式雖經多年努力已有長足的進步,但仍有改進的空間,例如: 仍有多數採批次飼養而無法落實統進統出(all-in all-out),致使病原菌於禽場環境中持續循環,疫病恐難以控制,造成防疫上的漏洞,若有疫情發生時,蛋雞產業即將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蛋雞在英國是成功的產業,其有創造力,並且已建立良好雞蛋銷售通路及發展出新趨勢之生產系統,所謂他山之石可攻錯,若能借鏡國外業者不同的成功經驗,汲取其優點,將為臺灣蛋雞產業注入永續發展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