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46 頁
【野望書寫】墓坑鳥的墳墓
原本一趟完美的金門自然觀察旅行,在我按相機的食指不斷進行瞄準中落幕,我虛擬的擊落由各類動物組成的海陸空三軍,輝煌戰果足以讓我嘴角微微上揚好一段時間,卻因為離開前一天聽到一則令人心傷的消息,終究留下喟嘆。
低海拔的野生動物樂園「烏石坑」,山羌、野豬都看得到
其中,低海拔試驗站位在臺中市和平區的烏石坑,為大雪山山脈西稜的外緣,試驗林地面積約353公頃,海拔高度在670公尺至1,834公尺之間。年平均溫度約18℃,自然環境資源豐富,是研究及觀察臺灣低海拔生物多樣性的優質場域。
【草生栽培】數據比一比:草生栽培增進土壤空隙度和有機質
多數人常對果園中的草類存有負面印象,然而若能讓果樹與草類共存共榮,不但可改善土壤性質,對環境及生態的保護多有助益,此外亦可美化環境,營造優美的果園。
【飽讀好書】人們會找上門的咖啡館
如果遇到經營咖啡館沒多久就敗下陣來的人,我一定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店裡的招牌咖啡是什麼?」其中十之八九會這樣回答:「我沒有所謂的招牌咖啡。」
【營養午餐四章一Q系列專訪】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溝通、溝通、再溝通 2017 年 06 月 23 日
今年9月學校午餐採用四章一Q(吉園圃、CAS、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等四標章以及台灣農產生產溯源QR code)食材政策即將試辦,但遲至現在各地新學年學校午餐的招標作業還沒有著落,已比往年晚了1、2個月
【草生栽培】蟲蟲心聲:草生栽培的好,昆蟲最知道
愈來愈多農民注意到草生栽培的優點,包括保水、保濕、保肥、調節土壤溫度和增加有機質等,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也力推草生栽培,但執行時對生態一定有幫助嗎?
【草生栽培】農友血淚談(二):紅龍果根瘤線蟲和草生栽培的鋩角
前陣子一直聽到,各地紅龍果農友受到根瘤線蟲危害的消息,許多共通的特點是,前期作或伴生植物(地被、鄰田)同為根瘤線蟲的寄主,要不是芭樂、木瓜、鳳梨鄰田或轉作,就是種了四瓣馬齒莧作草生栽培。
【草生栽培】雜草知多少:顧水土增有機質 果園草生栽培好處多
短延時強降雨已成近年趨勢,6月初開始的連續大雨,造成不少地區農損嚴重、土石流掩埋道路,許多農民在坡地種果樹,若以裸地栽培,遇到又大又急的雨勢,表土容易沖蝕流失。
【草生栽培】農友血淚談(一):那一年留級的紅龍果
越來越多種果樹的農民用草生栽培,但說起來容易,真正要做才知道大有學問,到底什麼草比較適合?要不要修剪?怎麼維護?許多農民頭上都是滿滿的問號。
記憶社會變遷,從樹木普查看嘉義樹木園
嘉義樹木園設立於西元1908年,面積約8.3公頃,為本島引進熱帶優良經濟樹種進行馴化、繁殖的研究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