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書寫】墓坑鳥的墳墓

原本一趟完美的金門自然觀察旅行,在我按相機的食指不斷進行瞄準中落幕,我虛擬的擊落由各類動物組成的海陸空三軍,輝煌戰果足以讓我嘴角微微上揚好一段時間,卻因為離開前一天聽到一則令人心傷的消息,終究留下喟嘆。

生命從此分道揚鑣,因人類而起也因人類而終。始作俑者是誰?是他是牠還是我?

他,是一棟古宅的屋主,也許長期滯留台灣工作不常回來老宅,也許住在隔壁不遠處既寬敞又象徵進步的新式三層樓透天厝,以致他沒有注意到原本佔據馬背屋脊的泥塑或剪黏,因年久失修而不再堅守高處,擅自離守,徒留崩落後的小洞。

牠,是一隻戴勝,金門人都稱牠為墓坑鳥,因為牠們不僅在樹洞築巢,更善於利用人類建築資源,從房屋縫隙到殘破墳墓所形成的孔洞都是育雛良地。這天,一隻戴勝與牠的愛人不斷叼著昆蟲飛到馬背脊上,那裡有數隻嗷嗷待哺的雛鳥正躲在中空屋脊內,伸出尖尖的嘴迎接親鳥的餵食。

我,是一位背著相機的旅人,戴勝在屋脊育雛的消息讓我與他與牠,有了看不見的細微連結,我用了一個上午與下午,勉強聯繫著我與戴勝的連結,遠遠地,就靠著300mm不長不短的鏡頭,藕斷又絲連。

看不到的絲線終於斷了!

長期記錄金門飛羽的當地攝影師告訴我在馬背脊育雛的戴勝出事了,事出源自於金門人對戴勝的迷信,墓坑鳥的壞名聲讓戴勝背負了不吉祥的包袱,這或許是野地(或墳墓)築巢的戴勝的護身符,但築巢育雛場景換到人類家屋屋頂是不能容忍的。孕育雛鳥的洞穴在雛鳥尚未羽翼豐厚之際,被主人用磚瓦給堵了起來。馬背屋脊此刻成為雛鳥的墳墓。

我不想批判屋主或任何人,因為我正身處這場悲劇中,我在想,是不是我們這些鳥類攝影者提醒了屋主,讓他驚覺自家屋頂竟住著不祥之鳥。而屋主有錯嗎?他們從小被灌輸既定的知識,儘管這些動物與人類互動的知識存在著不平等合約,但也不能說他們大錯特錯,他們也只是遵循老一輩的教誨。

我想起前些日子我的工作室因為我的不常居住,讓極為聰明的麻雀看上廚房的抽油煙機排煙管,似乎在那管狀空間築了巢,牠們嘈雜的鳴叫聲惹腦了我,怒火中燒的我不斷驅趕牠們遠離我的陽台,那時我的行為與思考模式跟一個不愛護動物的人沒什麼不同。

離開金門後,我透過網路聽到金門友人傳來不妙的訊息,他向屋主進行道德勸說失敗了,屋主不肯移除洞中磚瓦,迷信最終戰勝了著急的戴勝親鳥,屋主為戴勝雛鳥蓋上最後一塊棺木,來不及長大的墳墓鳥活生生的走入墳墓。另一位拍鳥的資深前輩,建議將戴勝的墓坑鳥的污名除罪化,改名為祖厝鳥,希望為美麗的戴勝平反金門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誤解。

如果說這場悲劇誰會是罪人,不是金門人,更不會是愛鳥人,我認真的思考,可能是我照鏡子中的那個人吧!因為我無能為力,我只是搭上飛機興高采烈的飛抵金門,拍拍照片後又匆匆離開金門的人,所以我根本不夠格批評任何人。我只好用這些文字為自己贖些罪過,當然更希望墓孔鳥在不久的將來,能重生成為吉祥的祖厝鳥。

作者簡介

楊維晟,自然生態作家、觀察家,著有『河口野學堂』、『賞蟲365天』、『當單眼愛上複眼』等13本自然生態書 籍。為了記錄東部自然生態,2012年從台北移居台東潛心創作,2014年以『河口野學堂』一書獲得金鼎獎肯定,同年入籍台東並兼營木一邊民宿,2016 年最新著作為『台東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