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仔之鄉的活水活路

養殖魚塭

文/王妃靚 攝影/陳建豪

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傳統養殖的不當用藥引起食安危機、天災的急遽重創、人口嚴重外流,都是屏東佳冬、枋寮的人們不斷在面對與反思的生活種種。風災時散流到墾丁任人捕撈的昂貴石斑,逐漸被午仔取替,外銷供不應求,養殖戶的下一代陸續回來接手。

但產業崛起的背後,日復一日都在與傳統對話,他們說老天不等人,但會給人時間試成敗,要讓貨出得去賺得回本,人有時也要豁出去,跟現實、理想拚命,這一條外人稱羨的產業鏈,才實實在在地串了起來。

時間不早不晚,在居民多為魚類養殖戶的村莊,轉繞在「池畔」比馬路高出一、兩公尺的「魚腸小徑」中,四處竄出對著陌生車輛咆哮示警的狗群,數量多到宛如占地為王自成一國。鮮無人跡的光景,很難馬上聯想這是新聞裡養魚養到技驚海外的富裕之鄉。

讓貓當三餐吃的午仔之鄉

幾個晒得皮膚黝黑的大男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泡茶閒聊邊順手逗貓,屋裡還留有一股鹹香煎魚味。「人家外面買不到午仔,我們這裡是給貓當三餐,呵呵。」當地號稱「午仔忠」的黃明忠掩不住自豪,「飼午仔」,正是佳冬、枋寮近十年來的明星產業,而黃明忠是十幾年前就乘風破浪,從新加坡帶回魚苗試養的第一人。

養殖業者估計,臺灣養殖的午仔有八成外銷中國,是中國沿海城市美味魚種俗諺裡的第一名。午仔,泉州人俗稱午筍魚、也是香港人口中的馬友魚,從各地衍生出繁多午仔的家常料理來看,牠一直是亞洲人接受度高的食用魚。因此午仔近年在中國火紅,是養殖業者意料之中。從桃園觀音移居佳冬年的黃明忠,出身傳統養殖家庭,當年北部許多厲害的「鱸魚王」都是向他們家購買鱸魚苗,偶然聽見朋友聊起星馬一帶行之有年的午仔養殖大有前景,才興起引進念頭。

「結果第一批都死光了,然後到底午仔是吃沉料、浮料還是下雜魚?都要靠養殖戶自己摸索,很多人只看到養午仔很賺錢,那是因為沒看到前面賠錢的時候。」當時佳冬還是以養殖石斑為主,和黃明忠一樣開始養午仔的只有兩、三戶。到了2018年佳冬、枋寮有六大午仔生產區,面積約1200公頃,登記業者約五百多戶。

養魚要養水和藻,還要有良心

如今許多人上門排隊求魚苗,從上一代手中接下育苗王的金字招牌,黃明忠笑稱自己最大的困擾不是怎麼養魚,而是沒有魚可以賣,供不應求的背後原因也是他的隱憂,「我們都說祕訣是『養魚要養水、養水要養藻』,魚苗就是喜歡吃活餌,像浮游生物,可是傳統高密度、高用藥的養殖魚塭長不出好的藻類,連帶浮游生物就少,雖然現在有人專門在養,類似益生菌,但很奇妙,收成就沒有健康的魚池好。」前來請益的李金生也坦言,接任屏東縣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之後,從養殖戶成為產官學間的橋梁,水產養殖的高密度飼養與用藥,始終是難解的大哉問。

「政府是輔導單位,學者負責研究推廣好的理念,但是在商言商,一甲地投資蓋魚塭就要四、五百萬,都想說養越多越好,就算育成率不高也不會虧太多本。長期下來魚塭雜菌增生,環境不健康,魚就容易生病,就更需要投藥,理論上都要經過水產獸醫開處方,用什麼藥、多少劑量、給魚多少時間代謝,有專業判斷。但是傳統養殖都有自己習慣的藥商,就跟以前很多老人家生病就自己買成藥吃一樣,或是私底下偷偷用禁藥的人也有,只要檢驗時可以合格就好,反正消費者也看不出來,總之,真的就要看養的人怎麼想,真的是良心事業。」

冰鮮與分級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