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採集學】打包野地的清新

文字.攝影/坪林故事採集

春天真如阿嬤所說的「後母面」,性情丕變,乍暖還寒。春雨也隨之迎來,綿綿密密,交織成經典的坪林天氣,不過卻也因為溫暖的滋潤,萬物開始活躍了起來。

從深沉的大衣中探出,迸出朵朵青翠的幼芽,啵!啵啵!放眼望去,一道一道幽微的回聲遊蕩在山林裡,忽強漸弱,有些還裝飾上粉粉的紅妝,或是淡雅的黃橙。木精靈把手掌收在耳邊,「聽見她走路的聲音了嗎?」漫步在坪林聽看聞、用嘗的、甚至是身體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步履從山下一步步爬上來!

我們走去河濱,一群白麻點緩緩地落在石壁上的樹林,那是固定冬去春回的小白鷺、牛背鷺耶!在附近的茶園來來回回撿拾農夫修剪下來的茶枝;在老街巷弄裡,比居民更繁忙的家燕也吱吱喳喳穿梭在家戶的穿廊,叼草啣泥,築起育兒的巢。

「很熱鬧吧!」

陽光在潮溼的春色中難得一見,今天木精靈看起來格外開心,真是個適合散步的早晨。走著走著,遠方的阿嬤吆喝著:「你又閣來啊!做伙來挽菜啦!」我們加入菜園阿公、阿嬤的行列,一起收成冬季殘留的芥菜、白蘿蔔,還要趁著晴朗的日子洗乾淨、切片、揉入鹽巴,再披晒在桿子、竹篩或是門簷、護欄,任何陽光可以親撫到的地方。也可以把它們與一層層的鹽巴交疊入缸,再壓上大石頭,等待時間的發酵。「阿嬤,莫怪你做的鹹菜、菜脯遮爾仔芳。」

「這是佇咧曝啥物啊?」阿嬤翻著竹篩中的草,「這是鼠麴,欲來做粿的,清明拜拜的鼠麴粿。」坪林這兒都是用鼠麴草來做草仔粿,從去年底開始,各家阿嬤都在瘋狂地採鼠麴草,尤其是入春後在田埂、路旁、開闊的草地上,都可以看到一叢叢粉綠的它,小勺狀的葉片有柔軟的絨毛,頭頂還會竄起長出一團鵝黃的花。摘下頂端幼嫩的部分,經過日晒、儲藏,就是做粿最好的材料。

PROFILE

坪林故事採集

原本是一個坪林在地青年的尋根之路,後來受到山林與鄉野的召喚組織團隊。他們發現隱藏在現代生活角落的神祕小精靈,一點一滴找回被遺忘的記憶與神祕的技能力量,將舊時與環境共好的生活延續到當代。將蒐集到的坪林人文故事記錄在臉書粉專「坪林故事採集」。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