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菜市學——這些市場,那些有趣的小事

文字/廖詠恩 

有人說,要了解一地的文化習俗最快的方式,就是去逛當地的傳統市場。在超市與大賣場出現之前,人們的日常採買幾乎全仰賴菜市場;如今根據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統計,2019年全臺共有834個傳統市場,就算立志一天走一個,也得花上兩年多才能逛完。這一座座保存庶民生活智慧的寶庫裡,藏著什麼有趣的知識?一起來挑戰猜謎,全部答對保證變身市場通!

Q1:宜蘭南館與北館市場雖然只有一路之隔,命運卻大不相同,請問下列關於南北館的敘述何者錯誤

(攝影/陳建豪)

A 北館有許多餐飲老字號

B 南館由日本設計師規劃

C 南館曾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D 宜蘭南北館市場原為同一個市場,落成於日治時期

Q2: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後方有一條原住民野菜街,由攤商販售自家採摘的野菜,請問適合拿來煮泡麵的野菜是?

(攝影/林靜怡)

A 龍葵    B 細葉碎米薺    C 赤道櫻草    D 黃花雞角刺

Q3:高雄果貿市場位於南臺灣最大的眷村果貿三村,請問其中住著哪一種軍種的軍眷?

A 陸軍    B 海軍    C 空軍    D 以上皆是

Q4:澎湖魚市分為拍賣市場與零售市集,請問會進拍賣市場競標的海鮮是?

A 白帶魚    B 金鉤蝦    C 小卷    D 土魠魚

Q5: 「1992年開張,因為位處精華地段,也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而有文青市場、五星級市場的名號。」請問以上描述是哪一個市場?

A 新竹竹東市場    B 臺北士東市場    C 臺南東菜市    D 臺中第二市場

Q6:下列何者不是高雄岡山欣欣市場的特色?

欣欣市場

(攝影/梁偉樂)

A 天花板的木桁構造         B 以鯉魚池為中心散開

C 圓形造型             D 融合臺灣本土與外省的飲食文化

Q7:臺北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建於日治時期,馬蹄形的建築在公設市場中很罕見,關於專家推測的建築概念,下列何者為非?

(圖片提供/新富町文化市場)

A 可開三個出入口,讓購物動線更流暢

B 建構中央天井,引進自然光

C 馬蹄型建築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D 利於通風與排水

 

Q8:臺中舊建國市場於1972年啟用,曾是中臺灣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公有零售市場,卻因建築物老舊,2016年遷建至新址。以下關於舊建國市場的敘述何者錯誤?

(圖片提供/謝銘能)

A 設計市場建築的是留學日本的臺灣建築師林論下

B 空間設計新穎,有玻璃磚、通風井,還有當時少見的電扶梯

C 搬遷的聲浪始於九二一大地震,主建築被判定為半倒,市場成為危樓

D 共有四樓,一、二樓是市場,三、四樓為辦公室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