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會定期更換花材,品茶的同時,也能感受季節氛圍。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大悲水與大悲茶

回首今年的專欄文章,前往了各式各樣經營方式的茶園,或隨性拜訪友人推薦的茶行,皆是想突破自己最初習茶的框架。

培養我最初的茶知識基礎,是曾經工作過的「紫藤廬」茶館。離開紫藤廬後,雖知自己功力遠遠不足,還是急著出外闖蕩。直到遇上疫情,跟著大環境冷靜,意外獲得沉澱的時空。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11月號 酒鄉酩旅

熱愛紅、白酒的酒友們,總夢想著遊歷歐洲各葡萄莊園;嗜喝清酒的,則不免期待能在遊日旅程中,探訪一、兩間酒造。酒香動人,讓人無限想像起製酒職人專心致志的姿態、產地豐美景況,以及人情交往暖熱互動的模樣。這樣的旅行,豈不抒壓、酣暢?

葉人壽在公田中分享新種的樹。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一杯野茶的因緣

一早起,跟隨葉人壽與張志聰驅車前往茶園。他們口中稱為「公田」的地方有兩處。原本的地主是葉人壽家傳的耕地,張志聰因拍攝紀錄片《人在草木間》而認識葉人壽,後續加入製茶,也一起照料茶園。

上山的路徑不見路名,停車後,只有一條石頭小徑,爬進茶園前,先經過錯落的杉木雜林,整個人連爬帶走,來到一處稍微開闊的地方。眼前,全是比人高的茶樹。

簡嘉文夫婦招待我們品茶。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做茶是溝通也是理解

拜訪當天,車停在約定的嘉義「太和村」路邊,放眼看去都是茶園,不論遠近。在一處山邊的斜坡上,有一個彷彿拼裝而起的魔幻木屋,還有人影頻頻走動,搬運木料。

通過電話後,在坡下的一處隱密、寬大的三合院中,終於跟張志聰、葉人壽碰面,一起前往簡嘉文的茶寮,茶寮就是方才下車後,觀望許久的那棟木屋,遠看像是森林被馬賽克了一角。

新種的茶樹與鋪設的稻草。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地景的變奏曲──茶園與科學園

當初,「森之形」的好朋友柏璋,才聽到我正到處訪茶,居然就能立刻介紹小白大哥給我;大哥的岳父就是茶農,在苗栗銅鑼種茶,更精確的地點是九華山。

據說,那裡原先整片茶山景色,因土地徵收,現陸續開發成科學園區。

雖說如此,有些茶農用被徵收的錢買了旁邊的地,繼續種茶。聽說有些則趁園區尚未移除原先的茶樹,禁止開發、無人進入期間,私下還是會偷偷回去採茶。

我們約好一天,正式拜訪小白大哥的岳父,巫先生。

琥珀色的茶湯,口感乾淨明亮。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在北埔泡茶的梵谷──寶記茶舖

第一次拜訪位於北埔老街上的「寶記茶舖」。此處觀光氣息濃厚,人群往來、熱鬧不減,顯現老街的生命力依舊盎然,不少店家都讓人流連忘返。

因工作關係,有時會到竹東一帶,卻未曾踏訪北埔的任何一間茶行,不熟識之外,也對東方美人的價格年年高漲感到卻步。恰巧有次朋友同行,臨走前,跟我們推薦這間茶鋪,當時的他,試喝一輪後,也買到喜歡、價位可接受的好茶。

斜坡處是阿伯的一小區茶園。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初訪家族中的茶農阿伯

阿伯的本名顏永興,跟我父親是同輩的親戚,因為要寫茶專欄的機緣,在父親居中聯繫與陪同下,終於第一次見到這位長輩。

阿伯的茶園總計約有三甲,分散在石碇區的幾個地方。拜訪當天,他帶我們彎入水底寮的一個小岔路口,看看其中一處離路邊比較近的茶區。為了改善土質,阿伯使用合法範圍內的有機肥,主要成分是米糠跟麥麩。

問到阿伯當初是怎麼想要種茶跟做茶,阿伯說:「原本是看到自己的爸爸做得很辛苦,想幫忙,後來對茶很有興趣。」

竹林散步與採筍。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咖啡因斜槓──初訪千醇咖啡茗茶

王俊智是我大學的同系學長,只大我一屆,但直到畢業前,都不知道他家裡是種茶的。

俊智聽了大笑說,有啊他有介紹過,「大學生沒有人在喝茶的啦。」他說。

我們約在梅山交流道附近會合,俊智與他爸媽開車帶路,他們家在雲林古坑跟梅山交界的龍眼村金鳳寮,海拔將近一千。下車後,很快看到俊智媽媽照料的菜園。她說太忙沒空收成,有要煮才會過來採。說著就採了幾顆燈籠果的果實給我吃,很香甜。我們從家旁的單軌車上山爬坡,進入茶園。

茶桌上的話題從茶園經營不易,聊到早期原住民運動,大哥拿起吉他現場彈奏,說他們以前就是白天抗爭,晚上唱歌。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茶桌上,唱歌給茶聽

前往塔塔加的第一天,天氣很好,山上已有管制,因為分岔路通往賞花勝地草坪頭,我們朝另外一條開去,繼續往阿里曼大哥指示的茶園方向前進,結果,一開始就走錯路。

車辛苦開進高草叢、坡度極陡的山路到達茶園,沒看到大哥,大哥說我們走錯了,跑到對面別人的茶園了,大哥要我們開下山再開過來,又指示了半天,終於走對路,大哥一邊在電話裡鼓勵我們:「加油快到了,我已經聽到你們車子的聲音了。」

臺灣山茶。
鄉間小路
【四方茶話】什麼是好茶?

因緣際會下,由前輩老師們的帶領,我們一行人來到張弘陸老師的個人空間。沿著坡邊有幾棵芭蕉,已按鈴等待的我們,透過芭蕉,指認後方樹林中的幾棵茶樹,遠遠看去,要認葉子都不容易,頂多只能辨認相對位置。張老師前來開門引路,從上石階到入屋,簡直像進入一場時空之旅,還沒坐上茶桌,門口一股幽甜沉靜的香氣,已進入鼻息,有點古意,卻不敢斷言香氣到底是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