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紐西蘭液態乳進口全面零關稅,可預期鮮乳櫃上的產品更多樣,但加工、包裝甚至乳牛品種、飼養方式差異,本就讓「鮮乳」充滿歧異性。
豐年雜誌
從牧場到市場 鮮乳生產、購買小知識

走進超級市場,鮮乳櫃上光是臺灣的廠牌就五花八門,部分通路還有上架來自國外的進口鮮乳,加上飲料貨架上各式保久乳,許多消費者可能好奇,為什麼同樣是鮮乳,味道卻不一樣,保存期限也有長有短?從牧場飼養乳牛、擠乳、乳廠加工包裝再送到通路,各環節都有非常精細的規範與要求,也決定了鮮乳的風味與外觀,買一罐鮮乳回家,確實有諸多細節需要注意。

紐西蘭液態乳可全面零關稅進口,勢必影響乳品市場版圖,國人對國產乳品的支持將是臺灣乳業未來發展關鍵因素之一。
豐年雜誌
零關稅紐乳壓境 每天2杯國產牛乳翻轉乳業:臺灣乳品突圍靠「新鮮」 酪農望加強產地識別

今(2025)年「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全面生效,紐西蘭液態乳可以零關稅進口,數量無上限,由於進口乳品成本相對低廉,「紐乳」價格競爭力提升可能進一步對國產乳品產生排擠效應。因應ANZTEC衝擊,農業部提出「113-116年度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中程計畫」強化酪農產業韌性。

紐西蘭液態乳進一步開放,乳業乃至國內各界均對其影響有所關注,部分酪農不敢樂觀。(攝影╱吳尚鴻)
豐年雜誌
紐乳下酪農心聲 乳廠限收已感寒冬 酪農業:鮮乳勁敵是美國 乳源揭露維護業務用市場

國內酪農產業2023年生乳產量已超過47萬公噸,其中八成由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四大乳品廠收購。大型乳廠往往兼營國際貿易,除了向國內酪農收乳,也會進口國外乳品,具調配乳品乳源的能力,甚至自有銷售端的超商通路,掌握乳品上架販售。過去兩年乳廠紛紛要求酪農減產,嚴格執行合約收乳量限制,超量即不以品質加價收購,或是只以低價收購,讓酪農大感壓力。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中)與許慶良牧場二代許東森(左)、許登畯(右)以「莊園級鮮奶」強調自身品質與特色。
豐年雜誌
鮮乳坊、許慶良等牧場打造「莊園級」品牌:臺灣風土迎戰進口乳品 獨一無二喝得出產地

「關稅保護拿掉了,我們就要實打實地找出差異。」2015年成立的鮮乳坊,堅持單一乳源,今(2025)年邁向10歲生日之際,也將面對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零關稅的重大挑戰。創辦人龔建嘉與許慶良牧場等合作夥伴攜手推出「莊園級鮮乳」,闡述牧場歷史發展、風土特色、飼料成分等,如何造就每座莊園獨一無二的口感。

四方自設乳廠起初經營並不順利,但也是持續經營至今、擴展經營範疇的重要根本。
豐年雜誌
自營乳廠與加工 四方鮮乳的冒險與穩健:從小量開始製作起司 服務消費者穩定訂戶

從竹南火車站往西南方步行15分鐘,穿過這座全國人口第三大鎮,在住宅與中小企業廠房之間可以發現「四方鮮乳酪故事館」,亮橘與黃色的建築外層做出起司洞狀的裝飾,這是臺灣第一間穩定量產起司的工廠,也是首座起司觀光工廠,鮮乳的加工及包裝廠房則在一旁;四方的鮮乳、調味乳、優格等各項產品,都是在此地加工。

1975年創立的飛牛牧場熬過漫長轉型,以牧場坡地草原美景知名。
豐年雜誌
留美酪農日系造景 飛牛打造典範牧場:創辦人施尚斌:紐乳影響力不會排山倒海

飛牛牧場是全國名聲最響的酪農牧場之一,自1995年開園經營以來被視為國內休閒牧場典範,但在揚名以前卻有逾20年的潛沉甚至苦撐。在休閒牧場中,遊客能直接觀察到的細節恐怕只有一小部分,從遊園地區到畜牧場的經營管理,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有眾多鋩鋩角角值得產業借鑑。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在7歲以上年齡層鈣質攝取均不足,且乳品攝取量遠低於建議量。(攝影╱蔡佩靜)
豐年雜誌
參考日韓經驗思考「班班有鮮乳」:完善營養午餐法規 打好學童乳政策基礎

農業部自去(2024)年9月實施「班班有鮮乳」,但因為第一線教師工作量增加、乳品發放管理不易等問題引起爭論,最終於同年12月喊停。然而,酪農界多認為這項政策確有拓展國產乳品銷路的實質功效,並提供孩童發育所需的鈣質、蛋白質等營養。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5年1月號 2025紐乳叩關 臺酪爭鮮

12年前的癸巳蛇年年尾,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開始生效,12年來紐西蘭液態乳關稅配額逐漸擴大、配額內免關稅,至今年全面開放無上限的零關稅紐乳。紐西蘭、美國、澳洲等國乳品早已陸續來臺,近年新增品牌尤多,臺灣酪農難免擔憂利潤乃至生存空間受到影響,紐乳全面開放後將牽動未來更多貿易協定,同樣要求乳品零關稅。面對進口乳品,臺酪爭鮮,已是風味、品牌與產地識別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