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小串仔大斬獲 臺東新港小黃鰭鮪今年漁獲爆天量

臺東今年捕撈黃鰭鮪的漁民開心極了!體重15公斤以下的黃鰭鮪被暱稱為「小串仔」,今年大量捕獲,原本漁汛是從農曆過年後至媽祖誕辰,但今年不僅提早出現,甚至抓到現在還有,臺東新港區漁會迄今累積拍賣數量已達315公噸,是去年同期的2.7倍,也是89年有統計以來的天量漁獲,量多卻不影響行情,均價每公斤89.3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5%。

土地
【農遊食趣】飛魚將飛往何處

所謂「信魚」指的不只是這魚信守時間約定,總在該出現的季節依著固定路線成群游來,更指的是信任與依託,相信牠能為人類生活帶來無虞安心,為文化帶來傳承。符合條件的魚不多,最出名的有兩種,冬天一種、春夏一種。

新聞
香魚卵做成罐頭?被冒名的養殖業者:沒有這種產品

一則在社群間流傳、未知來源的一頁式廣告,截取了電視節目採訪八甲魚場黃老闆的片段,冒名銷售「明太魚子醬」,而遭冒用名號的八甲魚場強調,他們沒有賣香魚卵罐頭,且廣告上的動態圖片也不是香魚,而是他們家魚場養的鱘龍魚,對於遭到冒名一事,老闆的女兒說,一定會檢舉。

新聞
珍貴的臺灣飛魚:文化保育與資源開發的拉扯與省思

多數飛魚種隨著黑潮洄游至臺灣海域。臺灣沿近海的飛魚有7屬24種,東部、北部定置網飛魚漁獲雖依漁場或年代的不同其盛漁期有所差異,但主要漁期皆在4~7月間。南、北部追逐網各年度漁期開始的時間雖有不同,但調查顯示水溫對魚群的影響甚大,顯示飛魚資源未來亦可能受氣候變遷的衝擊,有必要做長期的監控。

封面故事
來自山與海的飲食文化

如果要認識一個民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飲食開始!阿美族的食材來源遍及山海,從礁岩、溝渠、樹林到荒野。與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相較,他們被稱為「吃草的民族」,所食用的野菜多達200多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沒有健全的食魚教育,何來海鮮文化?

還記得上一次吃魚是什麼時候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對水產品的依賴逐年攀升,從1990年代的14.4公斤、2013年的19.7公斤,到2015年時已突破20公斤;而臺灣國人平均約為34公斤,高於平均值1倍多。也許正閱讀文章的您並不像我每天食用海鮮,但從飯店的海鮮吃到飽Buffet、漁港海岸的海產店、街道巷弄的海產攤和夜市的海鮮小吃,從各類以海鮮為主打的飲食,就不難看出臺灣人有多愛吃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