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祈福儀式的老祭司
飲食
【食事旅行家】祭典儀式裡的人情存錢筒

我去銀行換匯時認識了維陽,他兒子才三個月大,我抱在懷裡玩,熱烘烘、軟乎乎像一團肉球。

他說:「小心呀,他不能接觸土地。」

我說:「三個月大本來就不會走路呀,足不點地是當然的。」

維陽說:「寶寶太神聖了,舉行Nyabutan 儀式之前,還不是凡胎俗骨。這儀式比婚禮還重要,很花錢的。」

酸高麗菜
飲食
【田野保存食】解決爆倉窘境的酸高麗菜

臺灣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這話一點都不假。從平地直上海拔2500公尺的高山,只要短短兩個多小時,溫度居然可以比平地低上15℃左右,使得原本只能在冬天才吃得到的高麗菜,夏天也會出現,一年四季都不從餐桌上缺席。

枸杞葉湯
飲食
【南洋庶物學】在南洋遇見客家原鄉味

客家是離散的族群,從中原一路遷徙到廣東,開枝散葉到海外落地生根,透過飲食傳承身分認同。油鹹香的調味,是客家人舌尖的集體記憶,提醒著後輩子孫,先人是如何在早年資源不豐的情況下,創造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

潘家欣插畫 三角仔
飲食
【魚婦養成筆記】細皮嫩肉三角仔

小時候看的第一部料理漫畫是《將太的壽司》,裡面介紹了許多魚鮮的專業知識,其中一項讓我印象深刻的知識就是:「亮皮魚比較容易腐敗。」(所以我去壽司店都不敢點醋漬竹筴魚)(喔我還記得牡丹蝦的蝦卵是藍色的)(還有要用祈禱的手勢來洗米!)

烤小番茄吐司
飲食
【朝食部】烤小番茄吐司

番茄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有大有小,可生吃可熟吃,可當水果也可當蔬菜。當作水果的時候,臺南人會把大番茄切片,蘸著混有砂糖甘草粉和薑泥的甜醬油膏吃,小番茄就是當葡萄一顆顆丟著吃;當作蔬菜要烹煮的時候,大番茄亂刀剁剁可以入鍋燉牛肉,也可以剖半下鍋油煎當英式早餐配菜,而小番茄,可以烤。

滷豬腳
飲食
【菜市人生場】十一髦阿姑的滷豬腳

在比利時進修平面設計的朋友,打算進行一項食譜計畫,以漫畫勾勒那道吃著長大的「阿姑滷豬腳」,順便按圖索驥、暖暖自己的旅外家鄉胃。學期中回不了臺灣,遂隔著半個地球,遠端遙控我們尾隨阿姑,踏進俗稱「萬大市場」的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記錄阿姑的採買、料理行程。

麵包 雜糧
飲食
【農食部】種不出食物的太陽

3月底,屏東縣瑪家鄉舉辦紅藜文化節,是一個推廣原住民雜糧——紅藜麥的系列活動。其中一個有趣的活動是「紅藜下酒菜」創意料理比賽。通常很排斥這類競賽的我們竟然願意參加,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有話要說,而且是透過料理來說話。

醃漬水果
飲食
【餐桌通信】時間帶來的美味

敦子老師你好:

過了一個長長的冬天,即使還有點冷,還是讓人很想趕快穿著薄薄的春裝外出散步。5月到6月的北海道,除了路邊有很多可食野菜之外,我每年都很期待的是,野生的鹿會在這個時期換角。

獨木舟
土地
【行舟地】曠野、海茄苳與潟湖新生地

這是我最接近河海交界處的一次獨木舟航行。僅兩三人寬的河道平靜無波;兩旁樹蔭像無數隻纖細的手遮擋日光。船槳探入光影錯落的河面,船彷彿在密林中探險的縱隊,偶爾岸上蔓生樹根卡住船槳,或兩艘船成了「碰碰船」,給靜謐的樹林捎來響亮的歡笑——我們正身處屏東的大鵬灣,海濱的紅樹林裡。

木桶
土地
【野雜學】在樹林裡泡澡

人生最常去泡湯的地方,是陽明山的日月農莊,其大眾池位於樹林中,山上起霧下雨冷颼颼時,跳下溫泉是最舒爽的事情。我在自力造屋時把這個經驗複製過來,水源來自附近的山澗,經過燒柴的熱水器,因為構造的關係,使用上不如瓦斯熱水器方便,必須燒柴、顧火、看水溫,等到水溫適當時才開始放熱水到檜木澡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