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農食部】一起挑戰下個年度的餐桌

一件事情的結束,常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原住民紀錄片《如是生活,如是Pangcah》記錄港口部落老頭目的「美」式生活,Pangcah是花蓮阿美族人的自稱,老頭目表露對文化流失的憂心,並對後輩說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在前面幫大家砍草(走出一條路),但是孩子,我累了,什麼時候換你們?」

飲食
【農食部】用餐桌守護世代保種人

中秋連假,我們跟屏東萬安部落共同舉辦了一場餐桌活動,地點就在萬安溪旁。享用美食前,我們出了一項功課——沿著溪畔採集喜歡的野草、花葉,敲拓自己的餐巾布。

飲食
【農食部】從日常拾回花樣美學

從小看部落婚禮節慶,青年會被長輩穿上合宜的傳統服飾後,才能踏出門,每當他們移動,服飾上精緻的繡片與小鈴鐺便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飲食
【農食部】一條溪魚的誠意

有次跟著部落農家一起準備料理,似乎有重要人士來訪,聽說備餐的農家父親前晚就帶著家中較大的男孩子沿著溪水補魚。

麵包
飲食
【農食部】記錄生活樣貌而生的麵包

下雨後,蝸牛麵包跑出來了……最近雨季,我們這裡最開心的應該是乾渴的植物跟蝸牛。雨水提供養分給土地長出食物,蝸牛就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吃掉新鮮嫩葉,還多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被壓到。

聚餐
飲食
【農食部】你看得懂這種美嗎?

「歡迎大家踩著我們所有曾經的錯誤前進,如果有『你們沒什麼嘛』的感覺,那就太好了!表示,親愛的,你也一定做得到,而且會做得更好。」每每有機會被邀請分享經營經驗時,我很愛在結論這樣說,這是真心不騙的一句話。

麵包 雜糧
飲食
【農食部】種不出食物的太陽

3月底,屏東縣瑪家鄉舉辦紅藜文化節,是一個推廣原住民雜糧——紅藜麥的系列活動。其中一個有趣的活動是「紅藜下酒菜」創意料理比賽。通常很排斥這類競賽的我們竟然願意參加,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有話要說,而且是透過料理來說話。

小農餐桌「山芋頭」創意料理課程中的學員作品
飲食
【農食部】想像力帶著料理前進

前些日子拜訪了部落小農家的菜園,在以種芒果、香蕉、鳳梨等經濟作物為主的農地,看到一大片豐富的蔬菜、混種排灣傳統作物──山芋頭的土地,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小米糰炸雞
飲食
【農食部】90歲的小米糰炸雞

客製化接設計菜單的我們,有次曾接到家族旅行的訂桌,照習慣詢問後發現成員裡長輩不少,而且有90歲的高齡婆婆。我們認為不是長輩的口味與對餐廳的想像,原本想推掉這一桌,沒想到對方孫子打包票說婆婆是很fashion的人,最喜歡吃炸雞!

排灣伴手
飲食
【農食部】互助照顧的食物禮

身為一個排灣族人,發現漢人每逢重要節慶、家有喜事或登門拜訪,親友間「送禮」似乎是一種傳統習俗,臺語叫作「伴手」,排灣族語叫「sini-pant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