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 小農加工點食成金 跨域加值有撇步

農產加工是好工具,臺灣夏秋兩季高溫潮溼,易生病蟲害,又常有颱風侵襲,農產供應常見青黃不接,價格起伏波動大,若在盛產時適當加工,既充分利用農產品,也破除季節性限制,而開放農民跨足加工,有利於經營企業化,進一步加值農民收入,同時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成為外銷全球市場的基礎,搞不好還能上太空。

許宏賓
封面故事
初級加工眉角多 一條龍服務好幫忙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近幾年臺灣生鮮農產品外銷遭逢巨大挑戰,新冠疫情拉長了運輸時間,各國對生鮮農產品檢疫要求逐步趨嚴,不可抗力的因素多,變數也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為此強化外銷、加工、內銷三支箭,特別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加工品,既能調節產銷,降低季節性因素影響,無論內銷或外銷,均相對生鮮農產品容易。

謝昌衛教授
新聞
客座總編輯|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 完整技術體系支援 初級加工助小農加值成功

農產初級加工制度上路至今2年半,回過頭來看為何要設立初級加工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推動外銷、加工、內銷「三支箭」,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調問題,生鮮產品除了內銷或外銷,更透過加工協調農民生產,延長產品賞味期與價值保存期限。同時農產加工品要上市到通路上,若無工廠登記就無法上市,因此國家利用政府的力量,提供了初級加工場登記證。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2】擺脫去化思維,推動產業升級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三峽谷芳有機茶園

為使擁有豐富農產加工品開發技術的農民,也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2020)3月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正式公告、上路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明確賦予小農初級加工的法律依據。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1】農產初級加工如何協助小農品牌化?

蜜餞、果乾、醃漬品是平常人想像的農產加工品,看似不起眼的老滋味,卻是臺灣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而小農加工可不單單只有口味創新而已,往往融入了加工者對於農鄉的價值觀,透過品牌包裝、行銷,小農擁有更高的經濟自主,可以跳脫既有的農業產銷體系,直接與消費端連結,小農經濟也悄悄翻轉農鄉與農人的單一想像。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農產初級加工回歸農方 創造農業新價值

為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決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年(2020)3月發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初級加工,納入農委會管理,建構一元化管理制度;農產品初級加工回歸農方,為農民多開一條路,讓農業生產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