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設施栽培
人與土地的連結從哪裡開始?當一條溪流引入圳道盈滿稻田,農民將秧苗穩穩插入田土;當海女閉氣潛入10公尺深的海水中,只為找尋足以支持生活所需的海產;當人們特地前往農村,就為看看團購多回的農特產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連結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生活形態變了,變得不再容易看見需求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發揚土地價值的農漁村和第一線生產者,是時候拉回眾人的目光了!一起讓故事重新流進每個人心中;檢視地方的特色與缺口,找出凸顯自我價值和經濟發展的方式。
拋下會計報表改拿鋤頭,臺中市烏日區「幸福の味農園」園主吳松杰,堅持安全、高品質生產路線,透過產品差異化,發展自有品牌,並善用在地優勢,建立忠實直銷客群,投筆從農10年,不但闖出一片天,並加入臺中市政府農業局《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擔任「賢拜」傳承農業經營經驗,至今已帶領過3梯次農業後進,歷年學員留農率高,為臺灣農業加薪添火。
林良懋認為,設施只是一件外衣而已,真正的靈魂是裡面這些管線,農業生產一定要有管線,好的設施是好的生財設備,應具有維護的概念,像是有些荷蘭、日本、韓國的溫室,內部改裝費用都比外面還貴,現行保單保障不足,還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嘉義縣是全國農業作物耕作面積第二大的縣份,由於北迴歸線通過,氣候介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日照充足,非常適合瓜果類生長,尤其盛夏時節以設施型甜瓜最為出名。因此,嘉義縣每年都會舉辦高品質甜瓜競賽,促進生產農民的良性切磋及栽植技術交流,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創造市場高價值。
颱風帶來的暴洪、飆破紀錄的高溫與寒流,不斷重創臺灣的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厲挑戰,有屏東小黃瓜達人之稱的鄭順良早已落實風險管理,並擬定一套調控策略,栽培出產量高、品質佳的特級小黃瓜。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帶來好消息,只要在田間架設加強型固定式網室,並進一步搭配11目螺旋織網,不僅能抵擋東方果實蠅,還能耐風、防猴,更省去紅龍果套袋的人力成本,有效解決目前農村缺工問題,最近非紅龍果產季,農民正好可利用這段期間調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