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都會區小農地產地銷翻轉劣勢,師徒傳承制穩定留農率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徐清銘 攝影/徐清銘 首圖提供/吳松杰
拋下會計報表改拿鋤頭,臺中市烏日區「幸福の味農園」園主吳松杰,堅持安全、高品質生產路線,透過產品差異化,發展自有品牌,並善用在地優勢,建立忠實直銷客群,投筆從農10年,不但闖出一片天,並加入臺中市政府農業局《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擔任「賢拜」傳承農業經營經驗,至今已帶領過3梯次農業後進,歷年學員留農率高,為臺灣農業加薪添火。

都會區農地零散,高消費力族群卻是優勢

勤耕自家農園之外,吳松杰目前並擔任臺中市烏日區蔬菜產銷班第1班班長,該班於2012年成軍,算是新興產銷班,但早先班員年齡偏高,年長農民比例超過半數,近年隨著高齡班員陸續退休,他輔導的生力軍加入,第1班大幅年輕化,展現另一番蓬勃氣象。

38歲時揮別熟悉生活軌道轉進農業,身為《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先行者,吳松杰鼓勵青年農民,肯做必有機會,若走對方向、定位清晰,則機會更大。事實上,他本身就是個好範例,他慶幸自己一開始就走在正確方向,加上好運氣,因而一路順風好行。

吳松杰看好精緻農業前景,幸福の味農園清一色為設施栽培,目前共有8座溫網室。

依吳松杰看法,各地農業環境不同而各有利基,但是都會區農地破碎零散,論規模、產量,與遼闊的嘉南平原根本沒得比,都會區小農應走精緻、高品質路線,並發展自有品牌以區隔市場,藉地利之便,經營直銷客群。臺中市人口近3百萬人,僅尖端客群就很可觀,只要產品夠優質,品牌獲得肯定,必能擁有一片天。

看準精緻農業風潮,設施栽培高經濟作物

吳松杰創辦幸福の味農園,清一色為設施栽培,氣候涼爽的季節生產主力為玉女、小蜜番茄,夏季以瓜類為主,美濃瓜、哈密瓜、網紋洋香瓜皆為農園常客,皮薄汁多的以色列小黃瓜也是重點作物。從祖傳3分農地起步,再另外承租土地,目前已有8座溫網室,生產基地的快速擴展,反映經營面的蒸蒸日上。

吳松杰世居臺中市烏日區學田里,雖有農家背景,但與農業淵源不深,踏入農業說來有些因緣巧合。求學期間就讀工科,畢業後進入會計師事務所任職,打卡上班10多年,跳離的念頭越來越強。會計業加班多,全年只有9月較清閒,忙到晚上8、9點才下班是常態,天天盯著數字,警覺視力大不如前,不過30來歲,看報表得摘下眼鏡,青壯之年卻已有老花眼現象。吳松杰覺得是時候轉換行業,至於轉向何方,雖然家中有塊小農地,起初農業並不在搜尋雷達上,因諸多機緣牽引,走進農業可說順勢而為。

由於會計師簽證業務需要,2000年開始吳松杰跑遍臺灣,與各地農會密切接觸,他觀察到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業,「一鄉鎮一特產」推展得有聲有色,臺南市後壁區「崑濱伯」冠軍米、玉井區愛文芒果外銷,都是熱門話題,臺灣農業風風火火,和印象中很不一樣,感應農業正在蛻變的訊息與趨勢,醞釀多時的轉行念頭,開始有了清晰目標。

以色列小黃瓜皮薄多汁,適合生食,外觀勻稱且無明顯凸刺。(圖片提供/吳松杰)

從農之路,吳松杰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園丁計畫》起步,完成基礎課程接著進階訓練,當時設施精緻農業風起雲湧,正投合原初設想,2008年正式從農即創辦幸福の味農園,搭建溫網室設施,以自產自銷為標的,一起步就站上潮流浪頭。

緊鄰高消費力族群,為都會區小農利基

幸福の味農園鄰近高速公路、高鐵臺中站,另一側是臺中成功嶺新兵訓練中心,車流洶湧中,難得留有一大片綠地。吳松杰說,學田里一帶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良,早年是水稻故鄉,如今依然是臺中市農會契作越光米的優質農區。都會快速擴張下,留存屹立的農地彌足珍貴,而緊鄰都會區中心的優勢,正是其經營利基。

鎖定以直銷為主的地產地銷,吳松杰生產規劃皆緊扣此大原則,產品差異化是重點。以主力之一的以色列小黃瓜為例,具皮薄汁多特色,缺點是不耐貯放,且因水分多,一般餐館、麵攤醃製小菜不喜歡採用,並非市場熱門品種,然而他看好其肉質細緻、甜度高、食味值佳,不須醃漬烹調,洗淨生吃也美味的優點,致力開發小家庭客群,果然廣受歡迎。

又如高檔洋香瓜,熟度直接影響口感,在地宅配直銷運輸時程短,因此可在最佳熟度才採摘,其優勢是走傳統市場通路者難以企及,熟度表現是產銷設計的關照要項。近來,吳松杰用心研究新疆哈密瓜品種,並以脆瓜為主,即是配合直銷客群喜好,反映他以客為尊的精神,掌握消費客群的敏銳度。

吳松杰善用性費洛蒙誘蟲盒等安全性較高資材防治蟲害,另外也使用燈光、黃色黏紙等簡易方式進行誘捕、監測。

使用安全資材,精準灌溉維護品質

幸福の味農園標榜安全、高品質,防治病蟲害盡可能以自然方式處理,溫網室內善用昆蟲性費洛蒙、燈光、黃色黏紙捕抓誘殺;黏紙具備監測功用,查看黏紙是否出現害蟲,是吳松杰巡園重點。

幸福の味農園的栽培作物以小果番茄為主、瓜類為輔,經濟效益是主因。吳松杰說,瓜類生長期較長,例如日本品種阿露斯哈密瓜(アールス)需時110天,採收期僅10天,而小果番茄可連續採收,投資85天,採收期至少有3個月。

早先小果番茄直接扎根土壤,後來改用袋耕介質栽培,考量點在於土壤傳播性病害較好解決,而且極端氣候下,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大,配合離地袋式滴灌,精準控制灌溉水。幸福の味農園主攻小果番茄,皆為皮薄多汁品種,容易裂果,得加倍用心方有好成績。

吳松杰利用昆蟲趨光特性,在溫網室中自製簡易燈光誘捕裝置,除蟲效果極佳。

經驗傳承年輕一輩,昔日瓜果之鄉仍大有潛力

由吳松杰領軍的第1班,目前班員35人,栽培多元化,除了精緻小巧模式,也發展規模化經營,大致上以番茄、瓜類占比較高。比如接棒的農二代班員趙曉輝,胡蘿蔔種植面積廣達20多公頃,生產之外也經營通路業務。另一年輕班員王子睿專攻辣椒,耕耘版圖除了烏日區,甚至跨縣市遠達南投縣草屯鎮、中寮鄉。

烏日區原本就是瓜果之鄉,大肚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土壤,孕育香甜味美、俗稱「梨仔瓜」的黃皮棗瓜、美濃瓜。吳松杰兒時印象,當時遍布瓜果園。縣市合併前就與下游大肚鄉、龍井鄉合稱「大烏龍」瓜果王國,找回昔日瓜果綿延盛景是第1班成立願景之一。他坦言難度很高,隨著都會發展,豪宅大廈蠶食鯨吞,農地破碎零散,而且周邊工業區林立,就業機會多,想重拾往日風光,走精緻農業路線的小果番茄還有機會,瓜類則挑戰很大。

第1班近年新添10多位生力軍,其中3位來自《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學員,引領他們的先輩正是吳松杰。此計畫已辦理3屆,第4屆學員將於2018年9月底報到。歷來輔導的學員留農率高達90%,讓他相當欣慰。

定植1週的小果番茄植株已亭亭玉立,吳松杰採袋耕介質栽培,以甘蔗渣為栽培介質,有利精準控制水分、養分供給。

晉升先輩持續吸收新知,勉勵有意從農者先有通盤規劃

《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採師徒制,除了種植技術,產銷規劃、人力調配、市場規劃等皆是學習內容。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蘇迪勒颱風造成慘重災情,學員志願遠赴臺東縣協助救災。臺灣颱風多,應對天災、與風雨共存是農民無以迴避的課題,踏入農業之前,體驗老天的震撼教育,也是學習的一環。

比起早年拜師學藝,往往晨起灑掃3年,如今資訊發達,學習管道多,學徒生涯已不須如此辛苦,但是吳松杰認為,持續進修才能保有競爭力。雖早晉升先輩,他依然熱心向學,勤如學員。從農以來,除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各類進修課程,由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教授蔡東纂開授農民講堂,他上課至今10年,工作再忙碌,也從不缺課。農民講堂授課內容遍及各類蔬果,即使近期著重酪梨、水梨,雖與種植領域距離遙遠,他仍勤於聽講。

「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勤耕多年,吳松杰對這句諺語別有體會,他認為現代農民不讀書可不行。尤其極端氣候頻仍,計畫跟不上變化,未來必成常態,對農業經營的考驗越來越嚴苛,功力越深越能體會學海浩瀚。他在農業開展人生新篇章,堅信從農當然有前途,但要找對方向,對於在門外探頭的年輕人,建議踏入前必須先有通盤規劃,前置功課不能少,準備越仔細、越周延,成功機率越高。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11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