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花生價格飆漲近3成 農糧署:低溫致生長遲緩 春作收穫趕不上端午

包粽常用的去殼花生仁交易價來到平均每公斤160元,較去年同期大漲28%、逼近三成。農業部農糧署今(29)日表示,花生因受到年初低溫影響生長遲緩,春作延後至6月上旬才能採收,確定趕不上端午節需求;但目前庫存及進口總量達3,200公噸,仍可滿足節慶需求。

張豐格是商行第四代接班人。
鄉間小路
【鄉間食堂】花生豐盛,百年品牌大進擊

桃園市中壢區的中正路上,有一家在地經營約一甲子的「張豐盛商行」,裝潢不同於印象中的老店,簡潔明亮。販售花生、芝麻商品,還開發多種抹醬,同時兼賣各式雜貨和日式餅乾、糖果,而最有人氣的,則是多種自製口味霜淇淋與義式冰淇淋,搭配店內花生醬風味更佳,社群平臺上商行也有破千則標籤討論。

鄉間小路
【食堂外的產地】文青花生農,創作新世界

透過雲林農會推介,我們找到一九八六年生的第二代花生青農張谷榕,畢業於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有擔任編輯經驗,原於中部補習班任教,因為父親身體不適,返鄉與弟弟張富凱一起接手家裡農務,撐起面積約二十公頃的田地,主要種植臺南14號花生、玫瑰紅花生與蒜頭。

新聞
蒸煮花生新品種「臺南19號」株矮不易倒伏 較現有品種生長期短、產量更高

現行蒸煮花生使用主要品種「臺南17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植株容易徒長,莖條糾結不便機械採收,造成農民很大困擾。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新品種「臺南19號」,植株矮、不易倒伏,便於機械採收;且其生長期約比現有品種短1個月,產量卻更高,適合推廣農民種植。

新聞
花生發芽合成多酚化合物大增 保健潛力佳 休閒農場開發量產每百克賣60元

花生發芽時會合成白藜蘆醇及花生烯醇等具抗氧化活性的「二苯乙烯類多酚化合物」,極具保健潛力。宜蘭員山勝洋休閒農場開發花生芽苗量產栽培技術,花生仁發芽率可達95%,栽培一周芽苗長達12公分,除了以每百公克60元零售,花生芽苗口感脆甜,可食用性佳,農場也用來研發麻辣龍蝦花生芽等特色料理。

新聞
高油酸花生品種再一支 「台農11號」秋作產量多3成

花生儲存過久,油脂成分氧化容易產生油耗味,但花生油脂中的油酸(Oleic)成分愈高,油脂成分愈穩定,有助延長保存期限。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落花生新品種「台農11號」,油酸含量高達75%以上,耐儲放,有助紓解倉儲壓力、拓展外銷;並且跟國內主流品種「臺南14號」比較,台農11號秋作產量還高出3成多。

新聞
不飽和脂肪酸近似橄欖油 花生新品種「臺南20號」保存期限更長

花生油耗味產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花生油脂中的油酸(Oleic)、亞油酸(Linoleic)含量,油酸愈高愈穩定,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歷經11年育成全國第一個高油酸落花生品種「臺南20號」,產量、風味均與現在主流的「臺南14號」相似,但氧化速率降低10倍。

新聞
西南氣流豪雨不斷 短短4天農損統計破億元

受到西南氣流及低壓夾擊,臺灣已連下多天大雨,累積雨量驚人並帶來農業災情,農委會彙整各縣市查報資料,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1億1,365萬元,雲林縣是重災區,農損已超過4千萬元,臺南市農損超過2千萬元,落花生損失最嚴重,被害面積近千公頃。

新聞
不只豬肉 明年元旦起香菇、大蒜、花生等20農產散裝食品須標示原產地

農委會經與衛福部食藥署協商,修正「散裝食品標示規定」,強制規範明年1月1日起,香菇、花生、大蒜、紅棗等20項農畜禽散裝食品須標示「原產地(國)」,未依規標示可處3萬至300萬元罰鍰,標示不實可處4萬至400萬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