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1】兼顧質與量的提升 穩健推動有機產業發展

《有機農業促進法》的立法,以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動物福祉與消費者權益,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為原則,在呼應國際有機3.0的倡議趨勢下,提供國內有志投入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領域之生產者穩定的政策支援體系。

新聞
響應有機3.0,友善耕作也是重要一環,務實放寬有機驗證規範

2017年友善耕作開始推動後,據農委會統計,至2018年8月底,有機農業驗證面積已達8,216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達1,798公頃,有機及友善耕作總面積達1萬14公頃。農糧署有機農業科科長賴明陽說明,為了促進有機產業發展,響應國際有機3.0的倡議,於2018年公布了《有機農業促進法》,第四條說明,主管機關應推廣之有機農業,包含未經第三條第十一款驗證之友善環境耕作。因此友善環境耕作是有機農業推動的一環。

新聞
【有機農業3.0】有機農場經營效益極大化,社區支持型農業到規模化生產,產銷穩定得從定位著手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至今,除了少量多樣化生產,也朝向規模化生產,各有不同經營模式與目標通路。注重食品安全、友善環境之外,有機農民亦面臨穩定產量、收益等課題。除了符合《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如何擬定經營方針策略至為關鍵。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推動,預期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但投入或轉型有機農業之前,應先確立自身定位,再進行合宜的農場設計,一起來看看不同規模的有機農場,各有哪些發展策略。

新聞
從IFOAM亞洲課程,反思推動有機農業的意義

在有機農業領域,大家會有聽過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這個組織,近年主要在倡議有機3.0

新聞
慈心歡度20週年慶,綠保標章導入參與式保障系統PGS

今年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週年慶,今在臺博館南門園區舉行「動物派對-綠保動物大回歸」活動。

placeholder-light
農觀點
【話有機】陳玠廷:PGS需思考如何與既有驗證機制互補,融入在地

這套系統是否能夠達致臺灣社會有機/友善農業的推展?是一個大哉問。本文擬就「信任關係」、「第三方驗證/另類驗證」等概念的比較,並以PGS同儕審查的機制為例,嘗試拋磚引玉提供討論、對話的切入點。

農觀點
參與式保障系統PGS如何開創有機農業新局?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甫上任宣示,希望一年內有機與友善耕作面積能從目前約6500公頃達到10000公頃。然而,現行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與標章取得門檻高,且只會讓消費者連結農產品有無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