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FOAM亞洲課程,反思推動有機農業的意義

文、圖片提供/ 何嘉浩

在有機農業領域,大家會有聽過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這個組織,近年主要在倡議有機3.0,但你知道他們在亞洲有分部,而且有許多國際性的有機農業訓練課程嗎?

IFOAM ASIA,發展地域性有機農業運動

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亞洲分部(IFOAM ASIA)是在2012年,由亞洲18個國家的有機運動者達成共識成立,理事會成員來自中國、印度、孟加拉、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於韓國成立後,目前有兩個主要工作項目:

1.發起亞洲地方政府有機農業促進會Asian Local Governments for Organic Agriculture(ALGOA)方案,發展亞洲有機農業生態村(bio-village)模式。
2.將韓國與日本有機合作的模式擴大,通過特定國家及國際會議實施CSA及PGS。

ALGOA的目的,在於促進跨國交流合作

而在2013年發起的ALGOA方案,除了招募會員舉辦跨國有機農業共識會議之外,考量有機農業的推動應該要加強地方政府、民間組織跨國間的合作與聯繫,因此還會舉辦有機農業培訓,增強有機農業推廣的能量。

第三屆的ALGOA培訓課程,學員來自韓國、中國、臺灣、不丹、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等國家,背景包含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農民、企業、研究人員。

此方案的最大目標,是讓亞洲國家100%都能採用有機農業,並強化亞洲地方政府間的聯繫與私人部門參與有機農業,培訓完成可獲得證書,並有資格參加未來更多培訓。

課程分為基礎及進階課程,設計方向為:

1.了解有機農業的全貌,從田間操作到安排計畫
2.針對個人需求,制定有效,可持續性的戰略
3.加深對有機原則的理解
4.有機發展的靈感
5.相同夥伴的行動網路

目前ALGOA培訓課程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第三屆ALGOA課程時間是在2017年4/17~4/22日,地點在韓國忠清北道的槐山郡舉辦,全程由IFOAM有機訓練學院經理Konrad Hauptleisch主講。

舉辦地槐山郡,韓國有機農業重鎮

舉辦的地點槐山郡,是韓國有名的有機農業發源地之一,全域耕地面積1.3萬公頃,每戶農家平均持有農地1.97公頃。農特產有辣椒、馬鈴薯、糯玉米、醃泡菜、人蔘、蘋果、松茸等,以藥材聞名。曾經舉辦2015年世界有機農業博覽會,有很多農場與韓國兩個主要消費合作社配合,分別為Hansalim消費合作社及iCoop。並且有一個國家級的農業研究中心「忠清北道有機農業研究中心Chungbuk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Center」,2015年開始,ALGOA課程都在此地舉辦。

圖片來源:槐山郡官方網站。

槐山郡位於韓國中央,全境不靠海,四面環山,有典型溫帶國家的優美風景及氣候

第三屆ALGOA課程實際內容

1.有機農業歷史與現狀:

包含有機農業的誕生、定義、四大原則,有機農業的先驅者等介紹。

2.有機農業價值鏈:

包含從生產、加工到銷售,有機農業保障體系(OGS)及參與式共保系統(PGS)。

3.認識IFOAM

IFOAM的歷史、組織、活動目標、執行內容及方案(包含有機3.0、ALGOA及IFOAM亞洲有機青年論壇)。

4.現場參訪:

「韓莎林合作社(Hansalim)」槐山店參觀,這是韓國最大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聯合社,約有50萬的會員,站所有200間左右。

「長安農場」參訪,這是韓國具指標性的有機農場農企業,總面積約42公頃。超過200名員工,生產菜包飯的蔬菜有100多種,農場內有牧場、餐廳、蔬菜博物館等等,年銷售額曾經到達2.9億新台幣。

,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有機3.0,有機農業生態村,有機農業,跨國交流,槐山郡

現在看到的整盤菜,都是可以拿來包飯包菜的喔,在長安農場內的餐廳,可以吃到當天新鮮現採的有機蔬菜,當地人說由於韓國因氣溫較低,可以吃到蔬菜的季節較少,因此都很珍惜能吃到的機會。

第三屆ALGOA的第一堂課:黃金圈法則

Konrad講師一開場,請我們先將自己的名字,及來到這邊的目的寫在卡片上,大家陸續地寫,由於都是有機農業參與者,很多都直接寫眼前面臨要解決的問題。Konrad等大家寫完後,打開簡報,我們看到的,是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的黃金圈法則。

從圖中可以看得到,有9位學員關注在WHAT,有11位學員關注在HOW,只有1位學員關注在WHY。

Konrad開始把大家的紙片念過一次,並且歸類在WHY,HOW,WHAT三個同心圓上,在這當中,WHY是核心,代表著,其實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要先問:

我們 “為什麼” 從事有機農業?再去思考 “如何” 進行,最後才是解決 “什麼” 問題。

而本次參訓的台灣學員,內容及歸類如下:

1.我想了解各國PGS如何落實。歸類在WHAT。
2.我想學習各國如何透過教育推廣,推廣有機農業。歸類在HOW。
3.想要創造一個更公平的食物系統,歸類在HOW,但接近WHY的位置。

Konrad強調,其實歸類的位置,並不是分高低,而是我們在進行有機農業的推廣,都應該要思考到”WHY”,無論是從”WHAT”的位置,或是”WHY”的位置,都能夠由外而內,或由內而外的進行思考,並安排推動策略。而只有最核心的價值及動機,才會慢慢集結成理念

有機農業應總體看待,過於強調技術及形式容易反客為主

這可以反思,在台灣我們常談到關於有機農業,例如需要注重環境永續、生態保育、無化學性農藥肥料、非基因改造等等,幾乎是有機農業從業人員都知道的字詞,但對於這些意涵我們了解有多深?我們在進行任何有關連的工作,例如補貼、規範、稽核、推廣、食農教育等,是否能夠把有機農業的意涵表現出來,而不是只流於形式呢?

例如,是否只糾結在無農藥殘留,卻忽視了我國農地小鄰田容易污染的狀況,就因為飄散污染,讓採用有機農業操作方式的生產者失去支持呢?

例如只強調有機驗證,就認為未通過有機驗證的不是真有機,忽視掉有機農業廣義上的原則,變成只執著在於標章上面呢?

例如會通過嚴格法規,限制有機農業資材使用,卻忽視我國亞熱帶氣候下病蟲害猖獗,但有機農業相關生態栽培方法、病蟲害整合管理等研究卻未增加經費,導致有機農友在經營時對生態環境需花時間金錢適應,受病蟲害危害時能採用的策略過少呢?

第一堂課,帶給我的震撼是重新思考有機農業,過於注重形式及技術,是無法好好評估有機農業整體的,但Konrad也強調,有機農業的原則或許接近或一致,但各國能夠考慮國情狀況,做出合理的發展調整。也就是說,每個國家各有各的課題及環境,重點在於不影響大原則的情形下,安排的策略是否”合適”,這是下一堂談關於有機農業誕生之前,Konrad講師帶來的思考。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