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歡度20週年慶,綠保標章導入參與式保障系統PGS

文、攝影/ 趙敏

今年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週年慶,今在臺博館南門園區舉行「動物派對-綠保動物大回歸」活動。會中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宣布,過去與農委會林務局推動友善農業和生態的驗證機制──綠色保育標章,將導入參與式保障系統(PGS),讓消費者、通路商、農民同儕都能共同查證生產者的生產過程,朝向更信任、公平的永續農業方向發展,預計明年改制完成。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持續輔導農民申請綠保標章,至今已邁入第七年,目前全臺通過綠保標章的農地面積達182公頃,保育物種共32種。

蘇慕容說,過去輔導農民時,發現不少農民的觀念在轉變,願意拋棄使用有害環境的化學品,但想種有機卻達不到標準。「當年我們在做第三方驗證時,是由一群訓練有素的專家對農民品頭論足,根據每條法規說他的做法不對、記錄方法有問題等,繁瑣、細緻的內容不曉得該說是考驗還是磨難,後來發現農民如果不是因為市場機制,他才不想走驗證。」

爾後,農民從強調友善耕作的綠保標章看到一絲曙光,今年,慈心更進一步將綠保標章結合PGS,預計在全臺示範推動,明年將改制完成,以呼應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FOAM)提出的有機3.0「健康、公平、生態、謹慎」原則。

PGS有別於第三方驗證,透過公開參與查證建立互信機制

蘇慕容強調,現行有機第三方驗證是把關式、制約式的驗證系統,強調細膩的標準,驗證過程也較繁瑣;PGS參與的成員不是訓練有素的專家,而是開放消費者、農民同儕都可以來看農民生產的環境與過程,不同的對象在查證中獲得激盪,從中思考如何看待有機農業。

有些人質疑,PGS的信任度是否高於第三方驗證?蘇慕容解釋,PGS並沒有否定第三方驗證的存在,因為第三方驗證在目前廣大的市場仍是重要的基礎,特別是在國與國的貿易往來,第三方驗證是主力的查證系統。「但藉由認識農家如何生產農產品,可以不設限地問出問題,農民也願意完整地表達生產理念,我想這樣的信任本身,並不是一定要很嚴格的系統才能形成。」

農友謝文崇分享導入PGS的經驗,過去在申請有機農業標章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例如自己種植草莓時完全不用藥,但仍被驗證機構驗出一種農藥,後來發現是前人早期種西瓜大量灑藥時殘留。導入PGS後,能讓其他農友和消費者看到農場的環境、農場主人的理念,並融入食農教育的意涵。

和作農場農友邱榮漢也提到,PGS最重要的精神在多方參與。「最大的改變是聽到許多人對我們關注的聲音,這有助於我們和消費者溝通。」消費者詢問他關於土壤、環境、肥料、季節性和露天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也有些人問得非常專業,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

「我會支持PGS,因為消費者和農民都被尊重,互相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多、更深層的信任,才能鞏固產銷端,而不是只看標章。」邱榮漢說,以往消費者多只看有機標章,卻不認識農友、環境和土地;PGS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到產地看施種狀況,有什麼疑問都可提出,了解不同農民耕作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