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必須要有椒麻香,吃進嘴裡才夠味。
鄉間小路
【我吃故我在】椒個朋友吧

晴朗的天氣,早晨八點鐘的氣溫已經升高了,才剛踏入菜市場,就在腐爛的葉菜、水果的甜香、熟食的煙火味、肉與魚的羶腥,龐大的混濁氣味中,嗅到了一股清新而頑強的氣息。我的腳步加快,期待地穿過人群,找到了不定期出現的流動攤販,像個老朋友那樣的打招呼:「老闆早安,你今天來啦。」靠近攤子時,那種獨特的氣味甚至帶著霸道的專制,讓我再聞不到其他。

鄉間小路
【我吃故我在】一個蘿蔔一個坑

好友的母親饋贈了我一大包干貝,顏色金黃,個頭飽滿,散發帶著甜味的香氣,這也是香港人所謂的「瑤柱」。將近過年時,我便想著要復刻媽媽以前的年菜「干貝燴蘿蔔」,當她還健康的準備各式年菜時,總要堅持這一味,把白蘿蔔挖出一球一球的,和已經料理好的干貝絲燴在一起,再勾芡使湯汁濃稠,最後撒上蔥末,就盛盤上桌了。

鄉間小路
【我吃故我在】鹽是安全感

西方古老的民間故事裡,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片段,國王已老,想要將領土分給三個女兒,於是把她們一一喚到面前,教她們說出對自己的愛有多深。大女兒和二女兒窮盡花言巧語,哄得老國王心花怒放。輪到最受寵的小女兒告白時,她卻顯得笨拙,只說自己對父親的愛是本分:「我的愛,就像是鮮肉需要鹽一樣。」

鄉間小路
【我吃故我在】一個噴嚏剛好

朋友從峇里島回來,帶了一罐白胡椒給我:「不管做什麼料理,撒一點這個胡椒,就會出現米其林級的好味道。」我用雙手接過來,無比讚嘆。我喜歡胡椒,撒上胡椒的菜餚或湯品,確實能讓食物的味道從平面變得立體起來,許多層次都能有所感應,混合成豐富的香味。而我的飲食記憶中,最初的胡椒體驗則是酸辣湯。

大白菜豆腐湯起鍋前,淋上幾滴麻油,溫暖柔和的香氣。
鄉間小路
【我吃故我在】麻油點點香

應該是從疫情期間開始,為了工作夥伴們吃得更安全,我開始在上課的日子下廚料理午餐,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忙完了的老師們,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與湯。其實,更需要自炊的人,可能是我自己。因為便當總是差強人意,而且送來時多半已是冷飯冷菜了,並無幸福感,因此,我只得在上課的空檔裡,為大家也為自己準備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