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興師紅酒香腸 玫瑰檸檬果乾原片 三尺堂酥麻辣渣渣 旺梨小鎮土鳳梨酥
封面故事
不可忽視的曖曖光芒

如果人一生的壽命是88歲,那麼我的人生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擔任跑遍臺灣大小鄉鎮挖掘隱藏美食的記者工作上。天生不喜歡與人相同的個性加上偏執狂,讓我私心偏好的禮品也與眾不同。不愛知名品牌,特殊、有明顯季節性、用料實在又大眾的伴手禮,向來是我的心頭好。

酒
封面故事
地酒精神,讓臺酒伴手有土香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Victor Hugo曾說:「上帝造水,人類造酒。」簡單的一句話就道出了「酒」作為農業技術最高結晶的產物。讓人最為著迷、不可自拔的魅力是來自於釀造者從原料的選用,到發酵過程裡的想法與手藝。諸多的變項譬如時間、氣候條件與製程皆須納入考慮,無一不與製酒人的意念高度相關,最後才能完成一瓶醉人的佳釀,咕嚕咕嚕的倒入杯裡,圓滿一個杯觥交錯的夜。

恆春鎮農會開發洋蔥醬油
封面故事
醬油裡的科學與風土

要追尋傳統的飲食智慧,我們常從探問與回想老一輩的作法開始,很難馬上把天然食材與科學聯想在一起,實驗室研發出的食物也不太可能與美味畫上等號。但屏東科技大學的食品科學系努力讓這個聯想變成可能

日月老茶廠阿薩姆紅茶 瑪諾蘭迦重乳酪蛋糕 來吉部落手工蔗糖 陽光苦茶油
封面故事
品嘗在地物產的美好

我在原住民部落推廣友善農業十多年,希望生產的作物對環境友善、有益身體健康。基於這個理念,我選擇禮物時會在意它們的來源、產地和製程,符合友善環境的等路,才會放心地送給親友。

顧瑋 王盈發
人物
【王盈發X顧瑋】用品牌和產品記錄生活

長期耕耘品牌策略的王盈發,遇上深究食品與生活的顧瑋,兩人在伴手禮誕生的路途上,一個守在前端自創品牌,不斷尋覓物產開發新品;一個在後端把關,讓產品與理念整合出具辨識度的品牌形象。他們熱絡的對談中,更從伴手禮點出了社會文化的演進脈絡。

鄭阿玉作品_小雞
藝文
【小村畫誌】小雞

我的父親是部落的頭目,那時候大家都還沒學日本人穿衣服,我們就穿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夏天、冬天都一樣。冬天特別的苦,每到晚上,部落生起火來,我們就圍在火堆旁邊縮著睡覺。

鄉間小路4504等路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19年4月號 等路tán-lōo

臺語稱禮物為「等路」。過去與遠方親友相見時,自種自製的物產便是最誠摯的等路。在眼花撩亂的等路前,如何克服選擇障礙,送到對方心坎裡?其實送禮不只是送出物件,更是送出一地的風土、一個想像力。若能在輩分、喜好等線索之外,選擇帶有土地感動或是個人生命故事的等路,這樣的送禮行為便不只是物質的交換,而是真正能傳達感情、溫度的真誠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