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虱目魚
臺南學甲是虱目魚的產區,十年前原本與妻子吳素雯從事皮包生意的洪志民,返鄉接手岳父的虱目魚養殖產業,成立鮮饌公司及品牌,不但進行契作及混養虱目魚、白蝦和草魚,還以一條龍的虱目魚加工冷鏈,從分切、包裝、冷藏到通路端上市,並且成功打進全聯超市,站穩虱目魚的冷凍魚鮮市場……
疫情改變消費者採購習慣,不僅網購蔬菜箱熱賣,水產箱訂單也是接不完,知名魚產電商平臺–梓官區漁會,訂單量爆增,是平常淡季的3、4倍之多,尤其在COVID-19單日確診數破百例之後,不過,本周採購力道有減緩情形,可能與到貨日大延遲有關。
天氣愈來愈熱,不必等到盛夏,現在就有物美價廉的虱目魚可以吃。虱目魚多刺,是讓不少人畏懼的原因,但現在已有去刺服務,沒有刺的虱目魚肚、魚柳,好吃好入口,農委會漁業署圖解虱目魚各部位,從頭到尾分切7部位,各有美味秘密。
清明節後大多數養殖魚種開始陸續放養,農委會漁業署提前於今(29)日舉辦大宗養殖魚種產銷論壇,提供國內外產銷資訊,讓漁民在放養前就能掌握趨勢,海洋大學副教授詹滿色建議,虱目魚、鱸魚以及午仔魚應降低放養密度,吳郭魚大魚有惜售情形,至於石斑魚,雖然市場價格谷底爬升中,但仍建議不要追高苗價放養。
跨年寒流農業災情最終速報出爐,在109年12月30日至110年1月上旬寒流影響下,造成農業產物損失估計1億6,574萬元,以屏東縣損失7,460萬元最大,損失占比達45%,主要是屏東縣的蓮霧災情嚴重;蓮霧、釋迦、高接梨穗、硬質玉米、香蕉為連續寒流下的前五大受損農作物。
連續寒流造成臺南等4縣市混養虱目魚被凍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5)日再度南下查看災情,並宣布簡化災損認定,在109年12月30日至110年1月10日期間,連續48小時內10度以下氣溫累計10小時以上,即可判定在池工作魚死亡超過20%,符合現金救助標準,讓漁民不必苦等鄉鎮公所查定,農曆過年前就能拿到現金救助。
去年底到今年初,短短10天就有2波寒流報到,造成農業災損金額已破億,農業保單也因為低溫而出險, 6張與寒害有關的保單中,梨及石斑魚、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等5種保單均出險,總計理賠金額2400萬元。
農委會6日公告雲林縣麥寮鄉、口湖鄉、四湖鄉、臺西鄉的文蛤混養虱目魚寒害災情符合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損失率達20%以上的受災養殖戶可提出申請,每公頃可獲9,000元現金救助。
全國文蛤養殖重鎮雲嘉南地區元旦寒害嚴重,混養的工作魚虱目魚被凍斃一大半,雲林縣政府漁業課初步估計至少凍死30萬尾,養殖業者則估算有50萬尾;養殖面積和雲林差不多的臺南市,業者估計實際平均損失有5成以上、逾百萬尾。
高雄市彌陀區主要產業為水產養殖,又以虱目魚養殖為大宗。天時福冷凍食品公司位於彌陀區的水產冷凍加工廠今年運作,包括虱目魚、鱸魚等漁獲從一旁的養殖魚池撈起便送進廠中,6成生鮮魚貨在此處理後分送各大市場販售,剩下4成進入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後,再送到天時福位在茄萣區的食品加工廠,製作成魚丸、魚脯和即時調理包等各種產品。新設廠房中,員工在不同生產線上,依其職務按部就班忙碌著,公司氣象顯得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