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荔枝細蛾
農委會農試所鳳山分所開發「夜間綠光防治荔枝細蛾」技術,可減少農藥使用,農友提早停止用藥2至6周、降低農藥殘留,有助拓展市場通路;農委會防檢局今年與紐西蘭談定新增蒸熱、低溫複合檢疫方式,可以縮短荔枝銷紐檢疫期15天,快速空運輸出,今年荔枝輸紐總計11,166公斤,創史上新高,空運荔枝可賣到每公斤近千元。
荔枝細蛾(蒂蛀蟲)是荔枝主要害蟲,生性畏光,只會在夜間交配及產卵,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據此開發以夜間燈照模擬白天,中斷其交配產卵活動,達到防治荔枝細蛾的效果;並為了避免燈照影響荔枝生長,甚至吸引來其他昆蟲,鳳山分所找出最適波長的綠色光譜,可將荔枝細蛾危害率降低3成多。
2021年初臺灣西部地區發生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農田進入不同程度的減量供水、限水、停灌甚至歇業等情況,成為臺灣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被稱作「百年大旱」,顯而易見,乾旱已是無法迴避的氣候危機,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新成立後的最大挑戰。
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除了完善的灌排系統,農水署提出「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的願景,除了擴大照顧農民的生產與生計,善用現代科技與設施蓄豐濟枯、引水廣布、智慧灌溉,達到幫助農民省時、省工又省水,更把友善土地的生活與生態一併納入考量,透過全臺各地農田水利人員的推廣、協調,再造農田水利的新風貌。
農委會防檢局結合學者專家組成荔枝細蛾防治團隊,解決讓果農感到困擾的荔枝細蛾危害,今年找到有效的「燈光驅避」方法,4、5月間每天開燈11個小時,在慣行果園的果實受害率可以減少2、3成,架燈及開燈用電、噴藥等成本5年攤提下來,與單純以農藥防治成本,差距不大。
高雄市是國內最大的荔枝產區,目前荔枝花期已進入尾聲,開始結小果。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由於高雄栽培荔枝品種以玉荷包為主,小果期容易發生生理落果,若再發生蛾類蟲害危害果實,恐使產量損失嚴重,故建議農友應從小果期就施藥防治。
去年荔枝椿象大量繁殖,國內荔枝樹、龍眼樹相繼傳出災情,被荔枝椿象吸食的荔枝樹、龍眼樹發生嫩梢枯萎、落花、落果等狀況。專家表示,今年可把握早春時節防治荔枝椿象,此時荔枝椿象剛越冬,整體活動力較差,對於藥劑耐受力也比較低,農友可加強將藥劑噴灑在葉背與枝條縫隙,降低荔枝椿象成蟲數量,等成蟲進入產卵期後,可施放平腹小蜂進行第二階段防治工作。
荔枝季節從農曆五月起,依不同品種由南台灣至中台灣的產區,可以一路吃到七月,如產量最大的黑葉種要果皮全紅最好吃、糖酸比例合宜的玉荷包則要半紅半綠,吃起來才能甜而不膩口,少了荔枝的躁熱感,另外還有糯米荔枝、桂味荔枝,種類多到難以選擇,且多是皮薄、肉厚、汁甜、籽小,楊貴妃知道都會想投胎來台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