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蓮農改場
萱草在歐美地區的主要定位為觀賞與庭院布置的植物,經國外長年育種選拔,可以觀察到歐美地區萱草的花色多元,色澤艷麗又吸睛,常用於美化環境和布置花壇景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00年開始進行萱草的雜交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培育出純觀賞用萱草「花蓮1號至6號」,更推出食用、觀賞兼具的新品種「花蓮7號— —豐美」。
清明時節,花朵玲瓏雅緻的「綬草」正悄然綻放,一朵朵小花吸引愛花者的注目。然而,近年绶草因具保健功效而遭過度採集,野外族群已不易見到。為了讓綬草族群不因採集而消失,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組織培養種苗繁殖技術,解決綬草種子發芽率低及繁殖速率緩慢等問題,建立綬草種苗量產繁殖體系。利用此技術,將不受綬草休眠的限制,全年皆可繁殖生產種苗,使迷你雅緻又保健的蘭花草得以持續繁衍。
臺灣番茄栽培面積已達3,989公頃,然而近年來「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為臺灣露天番茄生產的限制因子,耐熱品種的番茄抗病力及品質也有待改進。有鑑於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利用分子標誌輔助育種,經過多年的試驗,於2014年育成父母親本品系,經過品種特性檢定、泰國海外試種及抗病性檢定,終於育出兼具耐熱及抗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的紅色小果番茄新品種「花蓮24號-友愛」,並於2021年5月獲得品種權證書(品種權字第A02581號)。
不過文旦辭水後的果皮縮皺且果囊變乾無彈性,也將明顯影響機械去皮的品質與效能。花蓮場也建議農友可及早完成分級作業,進行加工前處理,做好銷售分流的安排,以取得最大收益。
有機「魚茭共生」農法,極富特殊性與趣味性,透過茭田中悠游的魚讓有機田野更加生動活潑,非常適合導入休閒農業利用。花蓮場為推動宜蘭地區有機農業的多樣發展,自100年起在三星鄉行健有機村內設置「魚茭共生」有機茭白筍試驗田區,利用養魚來防治田裡面的福壽螺,以解決有機茭白筍田裡不能使用藥劑防治福壽螺的困擾,結果不但能有效減少福壽螺,還有美味的魚可加菜,實在是一舉兩得。
宜蘭及花蓮地區天氣已連續兩週高溫及鮮少降雨,對許多作物恐造成缺水、曬傷等高溫障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自身於田區工作期間補充足夠水分預防中暑及熱衰竭,也請注意部分作物之防曬及灌溉情形。
上波梅雨滯留鋒面肆虐全臺灣,各地發生瞬間強降雨造成宣洩不及而淹水,影響多種作物生長及病害的發生。雖近幾週全臺降雨已回穩,但未來2~3個月高溫不降,且正值颱風侵臺之高峰期,仍易造成病害的發生。要提醒青蔥農友,大雨前後進行整合性田間管理措施,以加強防範軟腐病害之發生,避免影響後續收成。
「苦茶油的香味、成分及氧化安定性,其實跟製程很有關係!」林試所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指出,林試所在執行計畫的前2年,從油茶品系、果實收集及種子前處理到製油等,建立從材料來源至實驗室製油及分析平臺,相關團隊更於近年查訪臺灣多處製油廠,記錄各家不同製程,品嚐油品的風味。
高接梨為什麼能夠不感冒、不曬傷?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輔導宜蘭生產優質無農藥殘留之高接梨,提高嫁接存活率及降低梨蜜症發生,讓高接梨不「感冒」亦不「曬傷」。且與農糧署、宜蘭縣政府、各地區農會及各鄉鎮市公所合作,輔導梨農配合梨樹不同生長期,選用適當農藥,並利用非農藥防治資材,有效降低農藥用量,並於高接梨評鑑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生產健康優質的高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