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形美味產量豐 萱草花蓮7號―豐美:糖度佳兼具抗氧化特性 要做金針產業新寵

萱草「花蓮7號-豐美」。

萱草「花蓮7號-豐美」。

文‧圖/
吳杰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
張芝蓉 農糧署中區分署技士

萱草在歐美地區的主要定位為觀賞與庭院布置的植物,經國外長年育種選拔,可以觀察到歐美地區萱草的花色多元,色澤艷麗又吸睛,常用於美化環境和布置花壇景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00年開始進行萱草的雜交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培育出純觀賞用萱草「花蓮1號至6號」,更推出食用、觀賞兼具的新品種「花蓮7號— —豐美」。

萱草為阿福花科萱草亞科萱草屬(Hemerocallis)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據2022年農情報告統計,全臺灣萱草栽培面積為397.76公頃,其中花蓮栽培面積為276.95公頃,收穫面積約246.66公頃,皆為全臺之冠,花蓮縣玉里鎮赤科山與富里鄉六十石山等地,為臺灣重要的萱草生產區。

花蓮農改場於2000年起培育萱草至今,已將萱草花蓮1號至6號技術授權予數家業者並持續量產中,花蓮1至6號的主要目標為休閒農業、景觀設計、美化環境等,花蓮7號則以花菜類蔬菜的食用目的育種。

新品種豐富食用萱草多樣性

過去花蓮農改場為滿足國內市場對於萱草新品種的需求,引進國外萱草品種進行雜交育種、品種選育等育種進程,並培育出具優良品種性狀的觀賞用萱草「花蓮1號至6號」,分別為萱草「花蓮1號-粉佳人」、「花蓮2號-豔紅佳人」、「花蓮3號-甜蜜佳人」、「花蓮4號-俏佳人」、「花蓮5號-黃天鵝」與「花蓮6號-橘之樂」。其中,「花蓮6號-橘之樂」已於2020年取得植物品種權,為全臺灣第一個取得品種權的萱草品種。

可食用的萱草通稱為金針菜,主要作為花菜類蔬菜食用,是花東地區重要的觀賞兼食用作物,每年8至10月也是花東地區的金針花盛產期,配合政府留花政策,農民會大面積保留金針菜,產生金針花海,吸引每年許多觀光客前來遊賞,為農民創造休閒農業相關商機。

花蓮農改場田園的金針花海,可發現平地金針品種中,花蓮7號花期較早且長,能與目前市面常見品種分開採收,有助緩解採金針缺工問題。
花蓮農改場田園的金針花海,可發現平地金針品種中,花蓮7號花期較早且長,能與目前市面常見品種分開採收,有助緩解採金針缺工問題。

不過,近年來農民反應食用金針菜品種的多樣性不足,花蓮農改場為國內擁有最多萱草種原的研究機關,因而利用此一優勢進行雜交育種選拔,推出可食用金針菜新品種「花蓮7號-豐美」,並於2023年取得農業部農糧署申請植物品種權,後續更將以新品種技術授權方式,滿足農民食用金針菜新品種需求,為花蓮金針產業注入更大的經濟利益。

易採收更抗病,花期早且長

花蓮農改場推出的金針菜新品種花蓮7號,植株為常綠性,株高約50公分,株型呈直立,葉片長且茂密,葉面具有皺褶,花莖高度達人體腰部,且花朵易採收,適宜田間人工採收作業,花莖的橫切面為圓形,單一花莖上會有3個以上的分支,且會長出花莖芽。

花蓮7號株高約50公分,是便於採收的品種。
花蓮7號株高約50公分,是便於採收的品種。

花蓮7號花朵外型呈星形,花朵直徑約11至12公分,內、外花被共計6枚,內、外花被即「內、外花瓣」,外花被為植物學上的花萼,內花被才是真正的花瓣。花蓮7號的外花被長度中等、寬度較窄,內外花被皆屬於相同色系,內花被的中肋部分顏色與內花被的內面相同,主要顏色為淡黃色,有黃色的花絲和黑色的花藥,花粉黃色,花朵具有淡淡香氣。

花蓮7號具有多元的優質性狀表現,包括植株生長勢強健、於田間的抗銹病及褐斑病皆較市面常見的黃花金針菜佳,還具有二次抽花梗的特性。此外,花蓮7號花期早且長,於平地開花時間為3月底至7月,開花期間可長達4個月以上,皆較平地市面上常見的金針菜品種更符合產業面需求。

花蓮7號單一花莖的花蕾數可達29個,產量會高於黃花金針;花蕾長度約11至12公分,寬度約1公分,乾燥加工後花蕾末端閉合不開裂。乾燥的金針菜販賣品質佳,且與市面常見可食用品種黃花金針菜的新鮮花蕾相比,糖度以花蓮7號最高,平均為11.2 Brix,其次為黃花金針菜10.3 Brix;再將鮮蕾經蒸熟後測量,同樣以花蓮7號糖度最高,平均為7.03 Brix,其次為黃花金針菜6.73 Brix。而具強抗氧化能力的芸香苷,每克金針乾物重含量以花蓮7號4.79 mg最高,其次為黃花金針菜3.43 mg。

乾燥的花蓮7號金針末端閉合賣相佳,且測試糖度高於市面黃花金針。
乾燥的花蓮7號金針末端閉合賣相佳,且測試糖度高於市面黃花金針。

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田地栽植需全日照環境、充足水分

  • 繁殖方法

金針菜對土壤有較強適應性,一般土壤均可種植,通常以無性分株法繁殖。金針菜植株的莖呈短縮狀,埋藏在地下,側芽由主莖側面長出並萌發為小植株,而眾多小植株會環繞母株成叢生狀,待開花後於秋天進行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的過程是先掘取帶根的芽分離成單株,將叢生狀的植株挖起,把每個葉片剪掉其長度的2/3,餘留1/3,再將叢生的植株以小刀分割,成熟粗壯的芽體可分割成單株,若為幼嫩且非成熟的芽體則不宜單獨分割,應連帶其他成熟粗壯的芽體分割,以免種植之後枯死。為提高苗的成活率,可先將切取的分株苗置於陰涼處陰乾2至3日,待傷口癒合後再行土壤定植。

  • 種植環境

為能維護金針菜生長狀況,宜在弱酸性(pH5.5~6)且土壤排水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砂土或壤土的田地栽植。金針菜營養生長期時,可置於全日照下生長,並適度給予水分,即可保持金針菜生長勢佳;開花前及開花期間,亦需補充田間水分,以促進植株開花。

萱草開花期易受到前一年或當年春季高溫的影響,於暖冬情況下,常會造成萱草不開花的情況,再加上2019年初氣象局指出,2018~2019年出現暖冬情形,於隔年的花蓮地區的平地金針花亦出現不抽花梗的農災情況,並經調閱暖冬年分及正常抽梗年份的11月至2月平均溫度,從資料中指出,暖冬年份的平均溫度高於正常抽梗年份1°C上下,因此推測出現金針花不抽花梗的情況是受暖冬影響。

金針菜開花後經雜交授粉成功,會產生果實(上圖),待果實成熟可發現黑色種子(右圖),種子可直接以土耕方式播種。
金針菜開花後經雜交授粉成功,會產生果實(上圖),待果實成熟可發現黑色種子(下圖),種子可直接以土耕方式播種。
  • 病蟲害防治

於田間觀察,顯示花蓮7號較市面常見的金針菜品種更具抗病性,針對真菌性病害如銹病、褐斑病,在適當的防治下,其發病機率較市面上常見的金針菜品種低。銹病發生的高峰期是在冬季至春季12月至4月間氣溫較低、溼度較高時,而褐斑病則易發生於5月後的高溫期階段。

因此栽培花蓮7號時,需去除植株的枯葉,並保持植株間的良好通風性,即可降低植株罹病風險。而生育期間若有病蟲害發生,仍需參照農業部農業毒物試驗所編印《植物保護手冊》的推薦藥劑及防治方法實施防治。

  • 種植密度與肥料施用量

採用整地作畦、單畦雙行種植,可以畦寬約60公分、行間距50~60公分、畦溝距離30~50公分為基準,並以行株距55×30公分進行田區設計與定植。種植前須預先挖好定植穴,並拌入少許已腐熟堆肥,再將分株苗種植於穴內,壓實植株四周土壤,充分灌水後即完成金針菜定植。

種植前可於每分地施用已腐熟的有機堆肥作為基肥,施用量約1公噸上下;種植完成後,每分地施用氮肥10~15公斤、磷酐15公斤、氧化鉀6~15公斤的複合性肥料或單質肥料。第一次金針菜追肥時,為金針菜的營養生長期,可提高磷肥使用量;第二次追肥為金針菜開花前數周,可施用高磷鉀肥,有助於提升金針菜開花性的表現。

第三次追肥會安排於金針菜花蕾收穫後,可使用氮磷鉀比例均衡的長效性肥料補充養分;亦可施用溶磷菌將土壤中無效性磷轉變為有效性磷,以促進植物對磷之吸收;而芽孢桿菌的施用,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含量,三者皆能有效提升金針菜整體的生長勢。

花蓮7號的鮮蕾有較高的糖度及芸香苷含量,而作為乾金針時,其花朵末端不會有開裂的情況,能提升乾金針銷售品質,是鮮蕾及乾金針皆適宜的金針菜品種。
花蓮7號的鮮蕾有較高的糖度及芸香苷含量,而作為乾金針時,其花朵末端不會有開裂的情況,能提升乾金針銷售品質,是鮮蕾及乾金針皆適宜的金針菜品種。
花蓮7號若以鮮蕾做料理,適合沙拉、涼拌,口感較佳;乾金針仍適合金針雞湯等湯品。
花蓮7號若以鮮蕾做料理,適合沙拉、涼拌,口感較佳;乾金針仍適合金針雞湯等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