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病蟲害防治
關山鎮一處連綿100公頃之有機水稻田轉行有機操作3個期作後,於110年第二期作收割時發現大量稻黑椿象成蟲。在農業部的指導下,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國立中興大學等單位共同努力合作,1年內研發出有效的稻黑椿象有機防治策略,讓原本已打算放棄有機栽培的60多位農友,重新燃起堅持有機栽培的信心。
臺灣瓜類作物種類繁多,但以傳統的分離法檢驗診斷需時數日以上,現代分子診斷仍需大量人力時間進行前處理與採集,且為破壞性採樣。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感測與光譜分析實驗室」與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副研究員黃晉興、助理研究員林筑蘋團隊合作,經由作物專業人員協助進行田間影像蒐集及病蟲害判釋,建立瓜類病蟲害影像辨識系統,以快速、免破壞方式診斷病害,並進一步開發「虛擬植物醫生」LINE Bot可供農友使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積極推動非木質林產物的產業發展,去(2023)年農業部通過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林業保育署與轄下八個地區分署打頭陣,將造林木與原生植物萃取出精油,連結產官學三方共同投入,邁向臺灣森林精油生產的行列。
芒果栽培可能遭遇的病蟲害,包含白粉病、蒂腐病、炭疽病、黑斑病、薊馬類、葉蟬類等。其中,芒果花期又以白粉病、炭疽病、薊馬類最常發生,若未加強監測與防治,品質及產量將會受損。本篇文章將介紹芒果花期重要病蟲害,以及本場開發之改良式硫黃溶液應用於芒果開花期,針對白粉病及薊馬類之防治評估。
臺灣地酒,猶是少年少女。臺灣歷經整整80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製酒乃至品飲文化發展因此大大受限。直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2000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公布實施,農村製酒率先合法化,隨後因應世貿全面開放製酒,民間製酒業才彷彿從凍結時間的睡夢中醒來,一切從新開始。
東方果實蠅本身遷飛能力強、棲地廣泛、寄主範圍廣、繁殖能力強等生物特性讓其難以防治,而許多零散分布的非經濟性寄主植物,如庭園、公園、公路兩旁的植物果實,都會受到東方果實蠅危害,加上部分果園在採收過後便疏於管理、未落實清園,成為潛在的繁殖溫床。
聲波防治法正處於新興發展階段,這類型的防治法對環境友善且成本相對較低,但在研發上仍遭遇許多技術與資源投入的限制。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開始投入大量人力及資金研發有效的聲波防治方法,臺灣雖才剛剛起步,但短短幾年的研究已發現臺灣許多害蟲具有運用振動波溝通相關行為,也顯示聲波防治對此類害蟲應具有相當防治潛力。
荔枝細蛾(蒂蛀蟲)是荔枝主要害蟲,生性畏光,只會在夜間交配及產卵,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據此開發以夜間燈照模擬白天,中斷其交配產卵活動,達到防治荔枝細蛾的效果;並為了避免燈照影響荔枝生長,甚至吸引來其他昆蟲,鳳山分所找出最適波長的綠色光譜,可將荔枝細蛾危害率降低3成多。
在臺灣,稻熱病最常發生在第一期稻作上,水稻插秧後35至45天最容易被感染。高屏地區(熱帶地區),一般是每年一至二月的幼苗期,與二至三月的分蘗期,因氣候正值日夜溫差大且濕度高(90%上),所以容易發生。到了四至五月的孕穗期及抽穗期,一旦染病就會歉收。目前有效的防治作法就是噴藥以及合理施肥。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草莓育種及健康栽培技術三箭齊發,歷經十年育成草莓新品種「台農1號」今(2)日問世,果實香氣強、耐儲運且產季較長,並開發不用一滴化學藥劑的防治技術,就可讓草莓穩定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