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畜牧場
國產羊肉自2024年底跌至今(2025)年7月,僅剩每公斤均價168.6元,羊農叫苦「賣一隻賠一隻」;此外乳羊飼養頭數亦逐年下降,2024年產乳量10,283公噸是10年最低。無論乳、肉,國產羊市場皆呈現萎縮狀態。面對低價、高成本、少子化等長、短期不利因素衝擊,國產羊究竟該何去何從?
位於臺南市麻豆區的「成立種肉羊畜牧場」在今(2025)年8月27日獲頒114年度臺灣地區優良肉羊場證書,已連續十餘年通過評選。2014年第二代場主陳奇峯返家接場後,第一代場主陳瑞成又建了新場,如今畜牧場內共飼養854頭山羊,以努比亞為主、紅波爾為輔。身為全臺唯一合法凍精並擁有血統登錄證書的種肉羊場,他們堅信高規格的飼養品質。
養羊46年的李明興是嘉南羊乳創始會員之一,他曾與人合夥經營全臺最大乳羊場,走過羊乳最好的時代,也咬牙撐過口蹄疫帶來的連續3年虧損。對他來說,走過風雨,對羊乳產業起落他自有定見。他堅信羊乳自有懂得價值的客戶,身為羊農唯一要做的,無非是帶著他一身的經驗,把關好每滴羊乳的品質。
日均產乳量高於全國平均的「嵩竣畜牧場」,由第一代場主黃喜安與第二代黃嵩竣共同經營。今(2025)年7月,剛創下單頭乳羊單月日均產乳量達3公斤的紀錄。目前牧場共飼養約480頭阿爾拜因山羊,包括乳羊、公羊、母羊與仔羊。場內透過飼料攪拌機將牧草切短後混合飼料,並像人類的飲食作息一樣照三餐餵食,這樣的管理方式成為穩定產出高品質羊乳的兩大關鍵。
農委會向行政院爭取100億元的預算,作為養豬產業基金,協助豬農在這次衝擊中站穩腳步,農委會已安排多場產業座談,畜牧處初步整理產業界對於百億產業基金運用的建議,包括維持拍賣豬價每公斤65元以上、符合環保法規新式豬舍改建的補助成數提高、政府出力協助加大豬肉或豬肉加工品外銷力道。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日在電臺訪問中透露,如果100億元不夠,不排除再向行政院爭取100億元。
養豬場因為臭味問題,一直不受附近居民歡迎,中南部有2、3個縣市地方政府建議農委會,暫停受理養豬場畜牧場登記及新擴建申請,但農委會畜牧處認為,申設畜牧場是人民的權利,地方政府可以依地方自治精神提出更完善的規劃,讓產業團體遵循。此外
用來為動物擋風遮雨的帆布簾,是畜牧場通風管理的重要工具;李榮春將傳統型的帆布捲揚器,導入遠端控制,做到即使人在國外也可隔海操控,省工又省人力。
臺灣畜牧業從早期自家飼養演變而來,從業人員年齡偏高,用藥安全和環境管理知識仰賴口耳相傳,資訊流通較慢,因此第一線獸醫師和畜牧專業人員更顯重要,但臺灣獸醫師就業選擇長期往伴侶動物傾斜,經濟動物如牛、豬、雞、水產動物缺乏第一線人才,畜牧學類科系則尚未建立專業的證照制度。如何讓專業人才適得其所,成為畜牧業者與政府的後盾,關係著畜牧業的產業發展和食品安全。
如此特殊的羊舍,主人卻並非畜牧專業背景出身。男主人陳嘉勳求學時讀的是機械科系,女主人林沁怡唸的是園藝系。夫妻倆從臺北市搬到花東縱谷中安身立命,成立以「養殖臺灣黑山羊」與「循環農業」為目標的慶錩牧場,除了已取得合法畜牧業牌照,也正在申請有機畜牧場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