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態養殖
人口外移嚴重的農漁村,存在隔代教養,人口老化,產業蕭條等問題。因應科技發展,智慧養殖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
8位雲林七年級生,將荒廢20年的魚塭重建為白蝦養殖場,突破傳統慣行養殖方式,堅持養出安全又健康的好蝦,智慧化養殖成為傳統養殖戶轉型成功的典範,鮮甜的霸王白蝦更外銷世界!
高雄湖內是個純樸的傳統小漁村,雖沒有茄萣、臺南七股的知名度,卻擁有極豐富的養殖漁業資源,逾九成家戶是世代養殖漁民。13年前踏上無毒養殖安心水產之路的阿麟師──謝錫麟,這回走進廚房化身總鋪師,用自家水產煮湯──經典蝦米白菜湯、以蝦粉提味的虱目魚湯,手起刀落遊刃有餘。
立冬過後,在冬日暖陽照耀之下,高雄湖內的魚塭一片波光粼粼,這裡不見車水馬龍的忙碌步調,偶爾抬頭望見冬候鳥凌空飛過,為純樸的漁鄉日常,帶來一點點變化。
在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趨勢下,臺灣近年越來越多養殖業者決定加入生態養殖行列,然而臺灣目前對生態養殖尚無明確定義及規範,時常出現在水產品外包裝的字樣,例如不用藥、使用益生菌、友善環境等等,大多出於養殖業者根據自身經驗統整的做法。另一方面,生態養殖生產過程背負更高風險、生產成本,該如何兼顧收益與環境,成為最大挑戰。
在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趨勢下,臺灣近年越來越多養殖業者決定加入生態養殖行列,然而臺灣目前對生態養殖尚無明確定義及規範,時常出現在水產品外包裝的字樣,例如不用藥、使用益生菌、友善環境等等,大多出於養殖業者根據自身經驗統整的做法。另一方面,生態養殖生產過程背負更高風險、生產成本,該如何兼顧收益與環境,成為最大挑戰。
拜訪養殖生產者黃芬香時,正值梅雨鋒面挾帶西南氣流,為北部帶來驚人雨量。中午用餐時,與她一同看著北部傳來的災情新聞,對於颱風季節未到就造成這麼嚴重的淹水情況,面對這樣異常的氣候變遷深感無可奈何。她很擔心鋒面南移後,帶來的雨勢將影響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的黑金文蛤。
文蛤(Meretrix lusoria)俗稱粉蟯或蚶仔,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是臺灣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文蛤通常以活體方式販售,是家庭主婦喜歡且容易料理的食材,一般體型較小者可用來煮湯或醃漬,體型較大的則晉升為以燒烤方式料理之高級食材。
對土地多一分疼惜,就多一分永續的可能。「社會責任」是未來各行各業必備的觀念,養殖業做好環境照顧,朝生態養殖的方向轉型,才能替自己的產品提昇價值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