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恩愛農場:拉拉山上的蜜桃盛宴

臺灣的高山水蜜桃,通常在每年七、八月迎來大盛。無論從三峽、大溪或是大同前往拉拉山,只要看見路邊越來越多小貨車擺出一籃籃嬌嫩欲滴的水蜜桃,不須停車暫借問,即可知已經進入產地復興區了。一入復興深似海、山路蜿蜒浩漫,到拉拉山旅遊,途經「角板山」復興區農會時,別忘稍作停歇,逛逛還有驚喜。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甜莃果園:守護質樸生活初心的梨山桃樂園

「我女兒跟太太目前都住在新竹,方便上學跟工作。」原為竹科工程師的許漢忠,二〇一五年從退休父親手中接過梨山上約一點七公頃的果園,借女兒名命名「甜莃果園」──是祝福也是期許,希望在他的照顧下兩者皆能安心成長。「平常大多是我一個人住山上,盡量每兩個禮拜就下山回家一次。農忙的時候,家人也會上山一起幫忙。」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平地桃:水蜜桃下山奮鬥的故事

詩人余光中寫了詩詠桃:「水蜜桃,紅夭夭/⋯⋯豐腴而又慵軟/甜裡帶一點點酸/忙了舌頭/閒了牙齒/豔名真是不虛傳⋯⋯」桃的魅力可見一斑。過往常見的水蜜桃多為外國品種的高山桃,特性為高需冷性(需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種植於海拔一千四百公尺以上高山地區,直至八〇年代,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展開平地桃相關研究,慢慢發展出台農系列,臺灣在地培育的桃子。

鄉間小路
【食趣聞】卡維蘭:鮮果格外品的美味挑戰

「如果要說我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應該是挑戰自產自銷能長久運作的模式吧。」今年三十四歲的洪睿弘為「茂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不過大眾還是習慣以公司未改名前的「卡維蘭」親暱稱呼─以產地鮮果直售、水果與格外品加工銷售等形式,結合社會企業的土地關懷與商業穩定營運兩項重點,打造友善環境循環的農產銷售模式,一鳴驚人,迄今屆滿十年。

新聞
水蜜桃不只山上有!農試所培育低需冷性品種,讓平地水蜜桃好看又好吃!

農試所已育成10個本土的低需冷性桃品種,大家也許對春蜜、夏蜜、春豐、紅玉及紅鈴較為熟悉,這些品種皆為紅皮白肉的桃品種,但是桃的品種並非千篇一律皆是如此。筆者將介紹4種近5年內由農試所育成的低需冷性桃品種,這些品種都跟我們想像的典型水蜜桃果實的特性有所不同。

採青梅
土地
【島民觀察】香氣芬馥的春夏果物

西南風吹拂,島上西南角有許多閩南聚落,珠山、歐厝、古崗、東沙和東社等等,都是人數近百的傳統僑鄉。珠山開村670年,雖然沒有如其他閩粵僑鄉遺留下許多宏大的洋樓群,但小型盆地的聚落群、岩石嶙峋,七座水潭接續流緩出海,形塑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新聞
用特殊波長光源驅趕 旋轉式避蛾燈減少水蜜桃危害近20%

即使用套袋也無法抵擋吸果夜蛾具硬棘的口器刺吸水蜜桃,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旋轉式避蛾燈」,透過特殊避蛾波長燈源,相較未點燈果園果實危害率25.1%,使用避蛾燈區域可降至5.2%,有效忌避吸果夜蛾入侵果園。

新聞
黃色的水蜜桃! 平地桃「台農11號─杏桃」外觀像杏、更耐貯運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水蜜桃品種「台農11號─杏桃」,黃皮黃肉,外觀大小都類似杏,對低溫需求不高,可在中北部低海拔地區種植,且其果肉較硬、不軟爛,耐貯運,果肉甜度佳、酸度低,將可拓展國內另類市場。

新聞
水蜜桃也可脆甜又多汁 農試所台農10號「珍翠」公告受理授權

水蜜桃「台農10號─珍翠」是中等果型水蜜桃,屬於低需冷量(150cu)的平地水蜜桃品種,中部以北的水蜜桃產區皆適合種植,其硬熟期甜度即可達11度,接近棗子、梨子的清甜,口感爽脆、水分又多,主打脆桃市場堪稱「無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