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環境部通過森林、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 森林疏伐每公頃固碳約3公噸、經營莿竹林20公噸

環境部昨(28)日審查通過「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2項本土自然碳匯減量方法。森林最少5分地、竹林1分地可申請執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增加碳匯成效取得俗稱「碳權」的減量額度,這兩項方法學計算碳匯成效採計木竹生長量及木竹製品固碳量。

新聞
首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出爐 示警糧食作物水稻、玉米減產 海水升溫1度小卷漁獲降15%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示警,在極高排放情境下,本世紀末全臺平均高溫天數恐增加75天,降雨乾溼差距持續增大;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世紀末將分別減產18%及17%,畜牧及漁業生產受高溫危害風險均增加,臺灣北部海域俗稱「小卷」的劍尖槍鎖管,當海水增溫1℃,單位漁獲量將下降15%,估產值減少約2億元。

新聞
低碳時代來臨!氣候法三讀徵收碳費機制上路 碳匯大戶農業部門新商業模式可期

立法院今(10)日三讀通過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提升至法律規範,以5年一期方式研訂階段管制目標逐步落實,環境保護署表示,半年內提出查驗認證機構管理、碳費徵收及費率、自願減量交易機制等相關子法,其中碳費徵收費率及方式希望明年就能上路。

新聞
《氣候法》加快氣候變遷調適腳步 農業未來賣農產品兼賣碳權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黃德秀表示,對農業部門來說,相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氣候法》賦予農委會運用土壤、森林、海洋等自然碳匯源增加碳吸存之責,將「低碳飲食」概念入法,並要求政府各機關訂定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將「溫管法」5年一期改為4年一期,具體加速調適腳步。

新聞
政院通過溫管法修正草案更名氣候變遷因應法 碳費最快2024年開徵

行政院會今(21)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因應全球氣候調適策略的改變,大幅度翻修,法案將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全部條文由34條增加為62條,強調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變遷調適並重,以達成「加速減碳減緩氣候變遷」及「適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並建構韌性體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