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宜蘭員山深溝村老農陳榮昌是在地友善耕作先行者,他關心土壤健康,透過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方式照顧土壤。(攝影/王志元)

【護土固碳03】田土曾是後段班 宜蘭深溝惜土老農養出黑厚土

傳統農村敬天愛土,農耕方式中有著友善土壤的智慧。宜蘭深溝土壤貧瘠,早期田土只有掌寬深度,老農陳榮昌把土壤當寶貝,惜土護土,農忙雖不免抱怨:「做友善耕作心情(sim-tsîng)要下誠濟(tsiânn-tsuē,很多)」,但他用永續的農耕方式養土,深知農業要對土壤好,對人才會好。

新北市林口臺地土質偏強酸性,不利農耕,卻有一處「紅土森林小宇宙」農場,種植多種蔬果葉菜彷彿沒有障礙。(圖片提供/紅土森林小宇宙)

【護土固碳04】蜜源植物建構生態系 健康土壤種出真食物

新北市林口臺地是pH值4.4的強酸性紅土地,不利農耕。樸門認證教師許湘宜相信土壤的力量,在此種下萬壽菊、鼠尾草、玫瑰、穗花木藍,以混種多樣的花卉及蔬菜,善用堆肥,營造豐富的土壤生態系統,她宛如紅土森林裡的女巫,施展魔法,驅動土壤裡的微生物小精靈幫忙耕作。

土壤在你我腳下,只因非視線所及而缺少關注,然而土壤中那些非肉眼可見的生物,卻可能關係著你我的未來。圖為跳蟲(Collembola)。(圖片來源/Andy Murray/A CHAOS OF DELIGHT 授權使用)

【護土固碳05】養土共生好夥伴 種好作物得靠土壤裡的小生物

土壤可以是減緩氣候變遷的答案,但若沒有土裡的生物也做不到。原始深山森林中,沒有人為施肥卻能長出參天巨木,植物的養分來自大氣沈降、土岩風化和土壤內的養分循環再利用;正因為有各種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以及更大型的線蟲、跳蟲、雞母蟲、蚯蚓等土壤動物,默默進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農業、土壤、老農、農民、臺灣

【護土固碳】施肥超載過度翻耕 農地裡外的永續危機

地球表面上薄薄一層的土壤,是陸地中最大的碳匯(carbon sink),失去固碳能力的土壤,將讓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農業固碳的潛力正受矚目,但目前人類的農業開發仍是碳源之一,施用肥料及翻耕等栽培過程亦會排放溫室氣體,推助暖化升溫。

溫室土壤缺少雨水淋洗,肥料累積會產生鹽基障礙,土壤劣化容易滋生病原菌,影響收成,坊間因此興起以「火耘機」為農民「地質改良」的行業。(攝影/記者游昇俯)

【護土固碳─土壤生物附記】火耘機殺菌除蟲 專家:高溫處理如化療

「火耘機」處理可殺菌除蟲、燒毀雜草種子,但專家認為,高溫會將土壤微生物一律殺光,應該作為最後手段,也可能改變土壤物理性質,不一定有利益菌微生物繁殖;但受限農業生產實務,「農民常常無法等待」。

中崎有機農場專區的源頭滾水坪錐形噴發口。(攝影/蕭秀琴)

【護土固碳06】回復律則是有機耕種的最高價值

知名米其林大廚、《第三餐盤》一書作者丹・巴柏(Dan Barber)有句名言:「食物的風味來自於健康的土壤,而土壤的健康來自於土壤裡那些生氣勃勃的有機體。」最早由土壤學家推動的有機耕種,就是最在乎食物健不健康的一群農夫開始實踐的;從有機農作信奉的觀念和作為,可以窺探臺灣農耕對土壤復育的積極性。

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前者)以土壤剖面向農民講解農地土壤狀況。(攝影/王志元)

【護土固碳07】農地剖面健檢 了解土壤才能有效用肥

自然界自有多種養分循環系統,但過量施肥會讓本來土壤中負責養分循環的微生物失去生存的機會,也改變土壤許多性質。農地中各式各樣的雜草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食物,補充土壤有機質,有助改善土壤生態,因此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四處講課、問診,總是鼓勵農民不要太勤奮除草。

Thailand rural area by Dennis-rochel

【護土固碳08】農村裡的土壤醫生 從泰國走向世界

土壤醫生志工(หมอดิน อาสา)原本是泰國特有的制度,現在FAO宣布啟動「全球土壤醫生計畫」(Global Soil Doctors Programme),將走向世界。根據2016年統計,泰國已有超過8萬名土壤醫生志工在各地農村駐點,這個制度到底如何推動?這麼多駐點志工從哪裡來?

於田間種植芋苗的附掛式芋苗種植機。

附掛式芋苗種植機步入實用 栽種芋苗不必彎腰

苗種植期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芋農於泥濘田區劃線定位後,再拖著承載芋苗的容器為秧船,除了需俯身彎腰逐株定植,更需相當工時。隨著農業缺工與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藉由機械化輔助作業,除可達到省時省力之目的,提升芋頭生產規模與競爭力外,亦避免具地方特色的農產業漸趨沒落與凋零。

有機果品大調查 農場平均每戶經營面積近3公頃

臺灣有機農業推廣多年,「有機農業促進法」於107 年5 月30 日制定公布,透過立法保障農民及消費者之權益,為我國發展有機農業跨出重要的一步。施行以來,我國有機農業持續蓬勃發展,迄109 年12 月底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驗證之有機農糧產品驗證面積共10,789 公頃,包括水稻、蔬菜、果樹、茶樹及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