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擁有多少,你才能夠花時間

「尤加利,松,廣藿,白千層……」默念著植物名字,姚以清緩緩將精油滴入量杯。在熟悉的蔬果原料和手工皂成品之間,這是她最喜歡的細節。芬芳的魔術不需要複雜手法,也沒有華麗裝飾

【散步提案】雨都基隆的魔幻夏夜:感受生猛迷幻的海派夜生活

出生於基隆的張惠媛是「雨都漫步」的成員之一,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著對家鄉的認同,紛紛投身在地文史的導覽行列。張惠媛眼中的基隆夏夜,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崁仔頂漁市拍賣、盛夏中元祭的放水燈,還有基隆特有的一股閒適自得的氣氛。

【天然療癒力】雙世代水草玩家的相遇:徐志雄V.S.魏志閔

來到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盡地主之誼的是從小在魚池旁長大,爾後帶領家族轉型做水草事業的徐志雄,另一位則是在新竹開設「墨耘水草造景」的新生代水草玩家魏志閔。眼前的五年級大叔與七年級生,兩人除了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也在今昔截然不同的發展背景下,展開了跨世代的對話。

【生命流浪記】簡子倫:每一回的遠遊,都是一趟保種的旅程

初夏,一輛電動三輪車嘎噠嘎噠地駛進花東縱谷村莊。騎行者頂著豔陽奮力踩踏,一方面讓車子前進、幫單車蓄電池充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上滿載書和種子,有點重、跑不快。這輛攤車是簡子倫與他的「種子野台」,上路時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用自己動手打造的移動野台,把保存種子的概念帶往每個角落。

【看不見的人】都會近郊的菱角田

以前念書在臺南市官田鄉大崎村住了一段時間,學校附近有許多菱角田,每到秋冬就是菱角採收的季節,省道上也有許多現炊菱角的攤販,假日偶爾會買幾包帶回老家,品嘗官田菱角的滋味,當時我就很好奇帶著斗笠與包巾的農婦們是如何栽種菱角?

【畫女話她】從遍地荊棘裡活出燦爛

世界總是對男孩說:勇於突破、追求夢想、大破大立、不要在乎他人眼光!然後對同年齡的女孩說:認命些、溫順些、要注重名節、要為妳的家人(其實就是丈夫和小孩,絕對不是為了娘家媽媽)犧牲⋯⋯族繁不及備載。

【人生書報攤】書裡的故鄉味

近日看的書是《俠隱》,書評說那是一本充滿中國北京食味的書,也是作者張北海先生當年在北京的吃喝記憶,與那時代遇上戰爭發生的種種人生變遷。我們在描述食材或食物時,多會用小時候的記憶、媽媽的手路、故鄉的味道來敘述

【散場見】時間並不能讓我們與過去和解, 給《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李.錢德勒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美國導演肯尼斯・洛勒根(Kenneth Lonergan)2016年的作品。電影描述主角李・錢德勒因為自己的疏忽,釀成一場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後,決定放逐自我,遠離家鄉曼徹斯特,到波士頓當名黑工,但哥哥喬的意外猝死,讓李為了處理喪禮和姪子的生活安排,不得不回到這個傷心地。

【廚房的模樣】首爾的日常文化觀察

2017年夏天,我們受到在韓國多所大學擔任藝術講師的柳成孝老師的邀請下,從濟州島開始,與當地藝術課的同學、農民、記者等人分享文化經驗,接著再到首爾附近的富川市,在藝術通識課堂與大學生對話交流。最後兩天我們終於來到首爾,拜訪朋友經營的獨立空間infoshop café Byulkkol,店主邀請我們在店裡舉辦一場小型座談。

【羅山小旅行】重溫頂上工藝的光輝歲月

從泥火山、鬯蕨到有機種植,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的自然特色不少,現在,羅山村的居民正在發展社區文化產業,從一頂斗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