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69 頁
田野裡的舊時味:山粉圓,野生野長的消暑種子
夏天日頭赤炎炎,鄉野山產店的老闆煮好一鍋消暑聖品,等著前來歇腳的旅人;嘈雜擁擠的夜市裡,同款飲品也擺在攤前,吸引顧客上門一解夏日的癮──這裡頭裝的都是「山粉圓」。比起顏色多變的夏日冰品,山粉圓是一味低調的古早味。
達人對談:來一杯啤酒吧,風土釀酒師的微醺哲學
宋培弘、宋慶文與陳微熱,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自釀啤酒玩家因相同興趣而認識,各自在不同的城市開展啤酒事業,屢屢用臺灣食材釀出令人驚豔的啤酒。他們對臺灣味啤酒的看法是什麼?開發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他們來到臺北大稻埕的酒吧,一人持一杯啤酒,還沒坐下,話題就已經聊開了。
【柔軟時光】到底是兔子還是鴨子
最近,快要小學畢業的哥哥面對他最討厭的 「閱讀學習單」,總是滿腹無奈,就算已經寫了六年,他仍會一臉不甘願的坐在書桌前問我:「不管看什麼書,都是用一樣的單子回答一樣的問題,這 樣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可以不要寫嗎?我寧願缺交被處罰,也不想寫這張鬼東西⋯⋯。」
【散場見】生命是部早有結局的電影, 給《解憂雜貨店》的浪矢老闆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導演廣木隆一的作品,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30年前有一家專門替人解憂釋惑的「浪矢雜貨店」,只要晚上寫信投進雜貨店的鐵捲門中, 不論什麼問題,隔天在店旁的牛奶箱中,都能拿到雜貨店浪矢老闆的回信。
【畫女話她】聖母瑪利亞太正了,這不科學啊
讓我們回到 15 世紀的義大利,那是文藝復興的制高點,也是鄉民嘴砲藝術家的流行開端。
【人生書報攤】生與死的周而復始
不論活著還死著,在人世間,是周而復始的輪迴;在小說裡,卻往往是醒世的寓言,也只有到真正面對的時刻,才清楚領略到那份真實。
【廚房的模樣】馬寶寶社區農場的廚房
秋冬季節的香港舒爽宜人,適合山路健行。原本置身雜林山徑,行走在不高的短程稜線上,卻很容易就在一個轉彎後,視野突然開闊,俯瞰碧藍色的海灘, 與許多綠色小島村落,再仔細看清楚,島上小到沒有紅色雙層巴士,全靠小船在島嶼間接駁。
【看不見的人】荔枝園裡的養蜂人
在盛開檨仔花的產業道路裡騎了很久,路越來越窄陡,附近果樹也變得紛亂茂密。這片山丘零星分布著兩三個養蜂場。阿發的養蜂場就設在小路盡 頭的荒廢果園裡。
【鄉間鳥事】田間隱密的特殊家族──彩鷸
臺灣能在田間看到的保育鳥類很少,扣除猛禽、候鳥,以彩鷸最為常見。彩鷸之所以叫「彩」鷸,是因為相對於大多數鷸鳥的樸素羽色,彩鷸的斑點和條紋特別顯眼。
【大地物語】與茶對弈──一杯好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交會
米其林主廚江振誠追求料理的精緻,提出上菜的八角哲學:純粹、鹽、工藝、南法、質、獨特、憶、風土, 八角哲學不是規定,而是站在體驗角度的設計心法。喫茶同樣是細緻功夫,熱水沖下,茶葉釋放,由它的香氣、 色澤、口感,喝出風土,感受天時、地利、人和的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