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42 頁
放輕鬆,釀出適合自己的酒
石圍牆酒莊的專業釀造師劉詩潔說,釀酒其實大可放輕鬆!除了解答自釀酒的疑難雜症外,她也提供了超簡易零失敗的自釀酒配方——買一罐100%水果汁,在表面均勻撒上一層麵包酵母,放在陰涼處常溫發酵一天,再進冰箱低溫發酵一兩天,酸甜微醺的氣泡酒就完成了!
神來之味的酒食生活
剛從義大利旅行回國的Ivy倚著廚房,喜孜孜地說起在面對中世紀塔樓的住宿露臺喝紅酒、吃火腿哈密瓜的難忘經驗。
侯力元×吳韋德——吧檯裡的水果酒藝術家
臺灣以水果王國聞名,水果農產品一年四季都精彩,也成了調酒師最接地氣的創作素材。
從一杯MIT的水果調酒裡頭,看見調酒師走訪產地了解風味形成源頭的投入,也重新爬梳品飲文化的細節。
【小村畫誌】結婚選擇題
念初中那年,我們每天搭火車從豐田到鳳林念書,等車時我們會把鞋子脫掉,在樹蔭下的溝渠泡涼水。有天,一起通車的學姊說跟她同班的一個男同學,每天也和我們一起通車的那位,「他很仰慕妳耶!」我嚇了一跳,說不是吧,才沒有這一回事。
【田野保存食】把米麴當孩子來照顧
第一次聽到「抱麴」這個名詞,是從典子小姐那裡聽來的。來自沖繩月光莊的典子,十分熱衷於發酵食品的製作,我在她來宜蘭的期間常常和她實作交流。
【南洋庶物學】滲進日常的娘惹滋味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美食多不勝數,但應該沒人會否認融合華人和馬來飲食特色的娘惹菜,是最能體現星馬移民歷史與多元文化的菜系。
【食事旅行家】以糖釀酒的辛辣血淚史
生活在充滿陽光沙灘椰子樹的熱帶島嶼,老天爺分明賞古巴人觀光飯吃。說到觀光客最注重的醫療、衛生和治安,古巴比周遭的拉美國家好上太多。這裡有雪茄煙、騷莎舞、爵士樂、加勒比海……
【魚婦養成筆記】青春小卷一去不回來呀
父親常常說起自己大學的時候,與同學一起到臺南的「沙卡里巴」大吃生炒小卷的往事。當時年輕氣盛的大男孩們,點碗白飯、配上一盤大火快炒的新鮮小卷,一個人就可以乾掉750毫升的生啤酒,真是暢意!
【朝食部】糖漬水果法國吐司
法國吐司或法式吐司,不知為何,我對這名詞沒有任何抵抗力,在外頭的菜單上看到那四字,就算用盡全力,也無法阻止自己點餐。
【菜市人生場】我生命中的三種粽子
阿嬤六十多年來的綁粽時刻,總落在端午前一天的凌晨4點,不過這回,念在總是晏起的孫女竟然有心學習綁粽的份上,便答應早上9點再進行綁粽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