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42 頁
【廚房的模樣】書店人的廚房
掀開熱騰騰的土鍋蓋,冒出的熱煙忽地散去,眾人紛紛更靠近一點,發出低呼:「是亮晶晶、粒粒分明的飯粒耶!」「第一次看到米這樣一粒粒站起來的啊!」
【遺忘考】順應節氣的走讀課──南屯老街
朋友在臺中南屯租下一棟透天厝, 打算創辦教育工作室,邀我去開給小學生的「走讀課」,所以好幾個下午,從川流不息的五權西路拐進萬和路,不過一轉彎,總以為時空穿越,因小巷兩旁竟是雜貨店、米廠、種子店、青草舖、豆腐工廠、打鐵店、美容院、米麩行和餅行,一間間安住於閩臺式建築、紅磚屋或巴洛克式牌樓立面內;斑駁褪色的招牌,框起幾代人的想望:永成、永富、隆慶、金義興、林金生香⋯⋯。
【鄉間鳥事】戴著面罩的小精靈──黑臉鵐
每年冬天來臺灣度冬的候鳥群裡,有一個很特別的族群,但牠的外表看起來一點也不特別,外型長得像平常到處可見的厝角鳥──麻雀,好玩的是牠一年四季都戴著一個黑面罩,彷彿深怕別人認不得牠,又怕被人認出真面目。牠就是黑臉鵐,一個在臺灣冬季從不缺席的資優生。
【Parirayan交換日記】以火為伴
在漢字裡,「火」不只是火,在「火風」一詞裡意思為炎熱,在「火眼金睛」裡為「明亮的」,代表著火帶來了溫熱與光明。
【土地與人】十數年換來的一口美味
愛玉是臺灣特有種,靠藤蔓依附在森林裡的岩石或大樹枝幹上,直到爬上樹冠頂層照射到陽光,才會開花結果。因此,想採收野生愛玉的成熟果實,可能需要等待十幾年。林班地的野生愛玉則是林務局採招標方式、開放競標,得標取得採收權才能進入森林採集野生愛玉。
【大人的植物課】跨越千萬座橋的熟悉氣味
越南有一首童謠是這麼唱的:「長大嫁人,千萬別遠嫁,最好就離家一座橋的距離,這樣妳還能常走那座橋, 回到家門前媽媽種有南瓜、小黃瓜的菜園。」
泰國 × 阿Tuk – 濁水溪土孕育的道地泰味
彰化縣溪州鄉位於濁水溪畔,是豐饒的農業區。潤澤水土利農也養人,包括阿 Tuk。她嫁來臺灣 30 年了,能 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她拜佛,年節也會備上滿桌飯菜招呼兒孫輩;若不特別介紹,就如同尋常的鄉野母親。但一 開口,她喜歡被稱呼「泰國媽媽」。
越南 × 曾女香 - 魚露裡的生活滋味
料理就像異國的人事物,有時排斥、誤解都是出於沒有嘗試接觸。「我剛來臺灣的時候,覺得勾芡 的料理好像鼻涕、蚵仔煎和臭豆腐也不敢吃,但是現在這些已經變成我最愛吃的東西了。」18 年前嫁來 臺灣的越南新移民曾女香這麼說。
唐鴉、唐婆夫婦 – 釀出日常卻美好的點點滴滴
苗栗頭份的淺山地,一座紅磚厝的廚房裡正飄來陣陣糖香,在鍋中熬煮的是唐 鴉、唐婆夫婦自果園採摘回來的當季桶柑,淋入麥芽糖與山芋粉勾芡,熱氣蒸騰之 中,自然的橘香為寒冷冬日添了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