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雨林植物的綠色方舟

文字/Casca 攝影/梁偉樂

四季如春、海洋環抱的恆春半島,成為熱帶植物的一方淨土。不少雨林植物在此落地生根,它們常具有絢麗百變、讓人一見難忘的葉形,隨著風或洋流來到臺灣,演化出特有身姿。但活過了天擇,位於低海拔的棲地仍難逃人為干擾,甚至成為梅花鹿的大餐。四年前,恆春熱帶植物園啟動「方舟計畫」,為南國瀕危熱帶植物打造庇護所。

車過林邊溪,陽光的熱度沒被強勁落山風削減。我們來到恆春熱帶植物園,這裡位處山海交界,屬於高位珊瑚礁原始森林,冬季均溫20°C、夏季28°C,全年濕熱溫暖的「恆春」氣候,加上黑潮與氣旋捎來南洋的種子,雖然沒有真正的熱帶雨林,卻孕育許多雨林植物,是臺灣珍貴多元的植物寶庫。

在綠意環繞,還偶爾有臺灣獼猴現蹤的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我們與副研究員張藝翰、約僱研究助理陳可芳會合。從在中興大學就讀植物系開始,張藝翰就與植物結下不解之緣;陳可芳原本讀紡織工程,在鞋類外商公司工作,18年前回到恆春故鄉,正式走入山林,進而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森林所,對植物研究樂此不疲。藉由兩人引路,我們走進這座從日治時期成立,最初栽培熱帶植物,今日還肩負研究、保種、繁殖、教育與遊憩功能的百年植物園。

百年植物園的珍稀嬌客

占地約64公頃的恆春熱帶植物園,除了未對外開放的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其餘與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重疊。開放區域分為17個主題展示區,不僅有本島難得一見的蘭嶼植物區,觀葉植物中的天南星科、蕨類、蘇鐵、變葉木等,也有專區展示。豐富的天南星科植物當中,包括不少珍稀嬌客,例如在花市可見人工培育植株,但僅在蘭嶼海濱森林野生分布的蘭嶼芋。

不過環顧四周,為何不見熱門的觀葉植物龜背芋?原來雨林植物不是越熱越好,在高大樹冠層庇蔭下,它們長年處於24°C左右的環境,怕熱、怕晒又怕冷。龜背芋的生長適溫是20至25°C。張藝翰推測,溫度較高、土壤酸鹼值偏中性的墾丁不適合野生龜背芋生長。

雖然雨林植物的起源在熱帶,當種子飄洋過海,歷經數十萬、數百萬年的演化,仍會形成適合在溫帶、亞熱帶生存的物種。這是為何在中海拔霧林帶或臺灣中北部,也能看見雨林植物的原因。

小心鹿出沒 恆春半島的植物剋星

植物園既做保育,又對大眾開放,難道不怕人為破壞?張藝翰與陳可芳苦笑搖頭,「恆春半島的植物剋星,其實是梅花鹿。」

一度從野外絕跡的梅花鹿,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復育後野放。由於沒有天敵,短短十多年從兩百多隻成長到逾兩千隻,不僅啃食農作物,連植物園都成為鹿群的自助餐。

張藝翰2016年到恆春任職時,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一片綠意、林相多元,如今地被遭鹿群啃食,已裸露出單調的土色,「你們現在看到的植物,都是鹿不愛吃的。」

他舉例,餐桌常見的過貓,屬於雙蓋蕨類。這類口感佳、人類也愛吃的植物,鹿當然不會放過。恆春半島稀有的中華雙蓋蕨,就被吃到半株不剩,幸好有留下種原復育。

陳可芳指出,許多在地的柿樹科植物與榕楠林,在梅花鹿仰頭可及的範圍已被吃禿,甚至有樹木被梅花鹿磨角時磨去樹皮死亡。胸徑五公分以下的植物,也被梅花鹿飽餐。

「梅花鹿影響了恆春植物未來的演進方向。」兩人憂心地說,當植物青黃不接,整個林相甚至生態系都會變調。植物園正著手以圍網保護植物,隔開鹿群,但終究要與相關單位協商出解決之道。

與時間賽跑 搶救南國瀕危植物

為了從天災、人禍與動物口中挽救命懸一線的植物,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從2019年起啟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將原生瀕危植物移至全臺六個研究中心保種。恆春熱帶植物園的花榭溫室,現已成為中華雙蓋蕨等七十多種南國珍稀植物的綠色方舟,其中17種極度瀕危植物,在臺灣僅有一處棲地。

保種工作是門兼具經驗與知識的手藝,得與時間賽跑,也常得靠運氣加持。2014年,張藝翰在鹿寮溪調查時偶遇一株與人同高、氣勢磅礡的鳳尾蕨。長年研究蕨類的他,一眼就認為這非比尋常,將葉片採樣帶回林試所,「以為是溪鳳尾蕨的一種,結果發現它有網狀脈,是源自菲律賓的耶氏鳳尾蕨。上一次的發現紀錄,是一百多年前的日治時期。」

隔年重返舊地,張藝翰發現母株不見了,四周分布六、七棵小苗。看似有望形成群落,不料2021年再去,地上長滿芒草,小苗不見影蹤,恐怕是不敵芒草的競爭。來不及保種,成為他的遺憾。

蕨類幼葉
準備舒展的蕨類幼葉,外型像一個個小問號。
疣柄魔芋
有著奇特花朵的天南星科魔芋屬,在乾旱的冬季會進入休眠,地上部完全消失,只靠地下的塊莖生存,直到3到6月的雨季,才在雨水中甦醒。疣柄魔芋顧名思義,在葉株柄部長滿小疣狀的凸起。掌狀複葉帶著黃色葉緣,相當美觀。花朵大如臉盆、形似酥皮濃湯,花期不長,氣味惡臭,吸引有逐臭習性的昆蟲來授粉。疣柄魔芋分布於屏東新埤到潮州一帶,長在平地的林下,易受人類活動干擾,在臺灣常見魔芋種類中數量最稀少,被紅皮書列為瀕危。至於屬於原生或外來種,也有過一番討論,目前共識為原生種。(左右圖片提供/陳柏豪、陳可芳)
囊稃竹
囊稃竹
囊稃竹為禾本科下的草本性竹類植物,於6到9月綻放典雅的白色小花,纖細植株型態與一般認知的竹子截然不同。它最早在臺東知本被發現,後來靠溪的棲地被洪水毀損,消失數十年後,才於恆春關山再現;然近年每下愈況,至2022年初現地僅存一株。所幸林試所曾於族群漸消之際進行採種繁殖,保存於方舟溫室中,並成功於關山棲地執行原地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