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樹的人」繼今年3月尋獲「卡阿郎巨木」,將臺灣巨木紀錄突破80公尺,明年1月將再探勘大安溪上游很可能是「臺灣最高樹」的巨木。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表示,臺灣保有珍貴原始林,加上光達及攀樹技術都是近10年才成熟,巨木研究的時機已然到來;樹木能長得高與其樹種、生長環境有關,可做相關研究。而找這些巨木有何科學意義?
農委會林試所及成功大學成員組成「找樹的人」團隊,致力尋找臺灣最高巨木,「找樹的人」利用內政部地政司光學雷達(光達,LIDAR)資料,經計算測量篩選出65公尺以上巨木,再經人工現地測量,以確定國內最高樹的高度,並嘗試繪製全臺巨木分布地圖。
全臺樹木經此「普查」,掌握65公尺以上巨木有近千棵,目前調查所知,其中樹高70公尺以上的僅有7棵,包括82公尺的「卡阿朗巨木」、79.1公尺的「桃山神木」、75.9公尺的「風之巨木Behuy」、73.7公尺的「西施巨木」、72.9公尺的「南坑溪巨木」、71.9公尺的「丹詩神木」及71公尺「雙子星巨木」。
徐嘉君表示,國際上巨木科學研究少,因為多數地區經人為開發,現存原始林巨木的地方本來就少,歐洲已經沒有天然林,最老樹的只有3、400年,歐洲原始林僅存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尚有小面積,其他尚有巨木的地方僅剩美國西岸、澳洲塔斯馬尼亞島、日本屋久島、中國雲南,以及熱帶的婆羅洲、亞馬遜等地。
徐嘉君指出,樹木以擁有充足日照、沒有颱風侵襲的熱帶地區長得快、長得高,臺灣多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且巨木幾乎都曾遭遇雷擊,但仍能倖存、實屬不易,有其運氣成分,可利用島嶼的天然界線,研究巨木分布受到哪些環境因子影響;她說,加上光達及攀爬巨木的技術正巧都是近10年才成熟,臺灣巨木研究的時機已然到來。
「找樹的人」利用內政部2012及2021年兩批光達資料,掌握全臺巨木分布,徐嘉君說,兩批資料10年間消失了哪些巨木,可以探討環境變遷影響;臺灣巨木多臺灣杉、香杉、雲杉等樹種,尚存的樹木10年間也有樹高變化,但目前國內對巨木生長量變化也幾無研究。

臺灣巨木普遍存在「霧林帶」中。(圖片提供/找樹的人)
臺灣巨木都存在「霧林帶」,所謂霧林帶是指界於海拔1,200至2,500公尺間,上升水氣容易在此凝結,形成雲霧帶,終年潮濕。徐嘉君指出,試想巨木要如何用根系吸收水分送到那麼高的枝條,可知霧林帶能養成巨木有其道理,現已有研究證實,巨木不只透過根系,也可經由葉子吸收水分利用。
徐嘉君自身專業是附生植物研究,她也說,附生植物是比樹對環境更敏感的植物,不同樹高會有不同物種附生植物,樹冠層某些區域可能有某種指標性的附生植物,巨木附生植物的生態等,都是未來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附生植物也是國內很少人關注的研究方向。(圖片提供/找樹的人)
延伸閱讀
- 「找樹的人」拍攝桃山神木等身照 澳洲攝影家Steven:目前作過最具野心的計畫
- 找樹的人遇上取芝的人──行過巨木墳場,幸好「風」還在那裡/徐嘉君
- 尋度卡阿郎巨木:當臺灣最長河遇上最高樹──那些美麗島的原住民們/徐嘉君
- 桃山神木79.1M刷新紀錄 可能是臺灣第一高樹
- 破80公尺! 臺灣杉「卡阿郎巨木」極可能是全臺第一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