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鳳梨拓展國際市場的關鍵 精準預冷和強化外銷管理

台農17號 金鑽鳳梨

台農17號「金鑽鳳梨」是臺灣主要的鳳梨外銷品種,有著細緻果肉的口感和香氣濃郁的風味,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攝影/楊為仁)

文.圖/李慎恩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產業分析組研究專員

臺灣鳳梨風味獨特深受國人喜愛,是年產值極高的重要經濟果樹作物,近年由於政府與產業的大力推動,外銷量也大幅成長。雖然中國於今(2021)年2月以「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之因暫停臺灣鳳梨進口,引發農民與貿易商對於本年度鳳梨產銷的擔憂,所幸政府即時啟動專案機制,協助農民轉移外銷市場,並配合事先布署的冷鏈體系,因此自本年2月底至8月底期間,臺灣已輸出超過2.5萬公噸的鳳梨至日本與香港等市場,成功緩解產銷壓力。此次事件看似危機,卻因平日產官學奠定的基礎,成為強化海外市場實力的契機,若藉此機會優化鳳梨供應體系,思考如何穩定供貨品質,將有助臺灣鳳梨打開更多海外市場。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統計資料,臺灣每年鳳梨產量約為40至50萬公噸,以2020年度為例,臺灣鳳梨栽培面積約1.1萬公頃,年產量約42萬公噸,產值達85.7億新臺幣。從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生鮮冷藏鳳梨出口量為4.6萬公噸,產值突破5,400萬美元,較2013年外銷量成長逾15倍,足見鳳梨為臺灣重要外銷農產品。進一步分析臺灣出口鳳梨的國家,可發現以鄰近的亞洲市場為主,其中逾9成出口量集中於中國市場,2016年至2020年平均出口3.5萬公噸的鳳梨至中國;而第二大市場為日本,出口量為1,134公噸,其他市場則包含香港、新加坡及加拿大等。

從上述分析資料可觀察到近年來鳳梨出口量增加,並且集中於單一市場,故對於現有海外市場的擴展,除了應提高外銷量能,亦須逐步轉移出口量至其他國家以分散市場風險。為了達此目標,必須強化採後處理技術及作業設備,並精進出口管理模式,方可建立穩定運作的外銷產業。

2011~2020年臺灣鳳梨產量與產值
(資料來源/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
2011~2020年臺灣生鮮冷藏鳳梨出口量與產值
(資料來源/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

優化採後處理 精準預冷和包裝升級

生鮮農產品於採收後會持續進行生理反應,因此需採取適當的採後處理以減少劣變,其中溫度是影響蔬果品質的重要因素,高溫會導致呼吸速率與蒸散作用的提高,進而加速品質衰退,因此預冷降溫的處理相當關鍵。然而鳳梨屬於熱帶果品,對於低溫的耐受性較低,如果目標市場瞄準在遙遠的國家,則必須以低溫長時間運輸,有時候會造成果心褐化等寒害現象。

為了解決此問題,農業研究單位針對採後處理的溫度控管,參考國際鳳梨輸出成功案例,開發出臺灣適用的冰水預冷技術,藉由水的接觸快速移除鳳梨果實所累積的田間熱與呼吸熱,使果實可迅速進入適合保存的溫度區間。冰水預冷可移除果實表面雜質,還可於水洗系統內添加抑菌物質,減少微生物造成切口處腐損的可能性;採收後在果身噴上液態蠟,亦可延緩儲藏時的寒害徵狀與果皮轉黃,讓果實得以維持新鮮的外觀和品質。除了優化預冷系統,研究單位也改良包裝紙箱,精密計算出紙箱最保鮮的開孔數,結合壓差預冷技術,藉由壓力差形成氣流,相較傳統的冷藏庫儲藏,可以更快完成預冷降溫。

鳳梨_低溫長時間運輸_寒害_果心褐化
鳳梨以低溫長時間運輸,有時候會造成果心褐化等寒害現象。
採收後鳳梨_去除多餘部位
採收後的鳳梨會去除多餘部位,產生的切口處應多加保護以防感染腐損。(攝影/楊為仁)

導入冷鏈與自動化

鳳梨貿易產業競爭激烈,消費市場不僅重視果實本身的食用風味,更會要求包裝過程的安全性。建置經過認證的外銷包裝場,並確保作業流程均符合環境安全衛生,是未來產業應強化的方向。升級作業場域的同時,供應鏈也必須全程維持適當的溫度,冷鏈體系的導入顯得極為必要。目前鳳梨的儲藏已掌握採收成熟度、預冷、包裝紙箱、溼度等條件,確認控制各節點的標準,若可將整個作業流程環境維持溫控,形成「不斷鏈」的冷鏈系統,將可確保果實品質並延長保鮮期。

另一方面,臺灣農戶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建議整合主要產區農民,以集團化、企業化的方式進行生產與銷售,並導入自動化設備以解決勞力缺乏並提高作業速度。以鳳梨的選別分級為例,除了以重量區分,影響果實儲運性的含水量是分級的主要依據,過高的含水量會降低儲運性,一般慣用方法是敲打果實表面從回音分辨含水量,由多至寡可分為肉聲果、柱聲果及鼓聲果,故外銷上皆使用含水量低的鼓聲果。但此方法是以人力操作,若可投入開發快速選別分級技術與非破壞式設備,勢必能大幅提升作業效率。

2016~2020年臺灣生鮮冷藏鳳梨
(資料來源/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
鳳梨_安全衛生作業場地
建構安全衛生的作業場地可提升產業競爭力。

強化出口導向 建立外銷管理模式

2020年全球鳳梨國際貿易量高達350萬公噸,而臺灣為第五大輸出國,而為了進一步擴大鳳梨外銷量,在提升技術與設備後,更須建立以出口為導向的外銷管理模式。

由於鳳梨的栽培期長,約需一年半的時間才可採收,為了穩定供應足量果實,需進行計畫生產,依據訂單提前排程生產,才可確保出貨順暢無虞。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目標出口國的藥物使用規範,同時致力於取得農業驗證,例如GLOBAL G.A.P.驗證制度,以符合出口資格並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2021年中國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至8月的鳳梨出口量
(資料來源/農糧產銷資訊整合平臺;資料為2021年2月26日至8月26日期間)

臺灣目前鳳梨的主要外銷品種為台農17號金鑽鳳梨,有著細緻果肉的口感和香氣濃郁的風味,長年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惟較不耐長程儲運。近年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選育出「台農23號」芒果鳳梨,不僅糖酸適中且帶有芒果風味,相較金鑽更耐儲運、不易裂果及肉聲果比例較低等優點,可視為出口的潛力品種,以增加臺灣鳳梨出口種類多樣性。

農產品的流通注重長期的穩定性,輸出國得以持續供應高品質的產品,貿易活動才能長久。臺灣鳳梨栽培技術成熟且果實品質優良,近年來外銷量漸增,未來應優化採後處理技術、調整作業流程、升級冷鏈設備,以及建構標準化外銷管理體系。

由於國內人力、土地等因素,生產成本自然高於國際跨國集團,因此須設法降低貿易成本,例如臺灣鳳梨出口的第二大市場日本,貿易關稅高達17%,此障礙會直接影響末端售價。未來應加強談判,建構出口目標明確的外銷供應體系,持續穩定輸出品質更勝他國的鳳梨,必然可以與更多國家建立長遠的貿易夥伴關係,將臺灣優質鳳梨的美好滋味呈現給世界各地的消費者。

鳳梨分級
常見的鳳梨分級方法是利用敲打表面的回聲判斷含水量多寡而定,但相當耗時耗人力,期盼開發更快速且非破壞性的鑑別方法。(攝影/楊為仁)
鳳梨_裝籃
農產品的流通注重長期的穩定性,臺灣鳳梨產業應建立以出口為導向的外銷管理模式,貿易活動才能長久。(攝影/楊為仁)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