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女兒的鱻滋味

弟喜歡自製海鮮丸,原料、調味單純,不用擔心攝取過多添加物。

文/廖詠恩 攝影/汪正翔

吃魚是一樁細活,魚肉細緻易碎,煎煮時動作必須放輕;食魚要有耐心,得仔細剔除埋藏於肉中的刺,但對生長在漁家的猩弟來說,吃魚、煮魚就和呼吸一樣自然,她在臉書上發表海鮮食譜,出版《漁家女兒的魚鱻食帖》,希望大家愛上吃魚。而作為一家之煮,魚更是她做菜的「基本配備」,煎煮炒炸都派得上用場。

「我覺得魚比肉還要好料理,因為調味簡單,像我爸媽他們煮魚湯就放個薑絲而已。」簡便快速的料理哲學從小開始培養,父親出海捕魚,母親在魚市場忙得團團轉,身為長女的猩弟自然得學著料理飲食。長大後到日本讀書,之後陪先生赴美留學期間,打點三餐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小孩後,更發展出快手變出一桌菜的能力。

「希望回到家可以快點出菜,所以我用滿多烤箱,或是電鍋。外面的菜就是覺得口味不合,不如我自己煮的,所以我週一到五都煮,我老公都說我有強迫症!」猩弟笑稱,她想菜單很隨興,冰箱裡有什麼就煮什麼,但是一定有魚;只要魚新鮮,不管是乾煎、油漬,還是燉煮、入湯都好吃。

猩弟將自家水產品牌新合發的鯖魚,玩出各種料理花樣,並在臉書上發表食譜。「我們家的魚都外銷,一箱十公斤,就有朋友問,那你們工廠可不可以幫忙殺魚?後來我就跟爸爸商量,可不可從外銷貨裡拿出一小部分,我們自己也會吃的魚,拿出來做真空的。」

推廣食魚文化的初心

新合發2013年起開賣生鮮海鮮真空包;要向人推銷魚,猩弟不愛吃魚的另一半有話要說:「我吃東西很快,有魚刺的話吃飯就會變慢,就跟她說如果妳把魚弄成無刺,那我就吃,我想說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於是新合發開發無刺鯖魚片,「後來只要推出無刺的魚,都比整尾的賣得還好。」

新合發的粉專至今累積了三萬多位粉絲,面對客人食魚的種種疑難雜症,猩弟時常自修尋求解答,尤其從日文資訊中獲得許多知識,為看似理所當然的飲食習慣,找到了撐腰的科學原理,「問老一輩為什麼秋刀魚的內臟可以吃,他們就說苦甘苦甘的很好吃,後來看書才知道,秋刀魚沒有胃,而且腸子很短,所以魚肚乾淨。」

她在粉專大方公開私房美味:家傳的鯖魚米粉湯、鹹冬瓜蒸魚,以及做月子時母親煮的麻油蛤蜊魚湯;自己也報名上料理課程,將異國風味的魚料理端上家裡餐桌,翻新了長輩的台式味蕾。「之前煮辣鯖魚湯,爸爸就覺得很驚豔,他們以前鯖魚都拿來煎,頂多用蒸的,不知道原來也可以這樣做!」她用醋醃漬鯖魚拌入馬鈴薯沙拉;拿魚做鹹派、抹醬;將魚炸酥裹糖衣製成零嘴,猩弟設計這些「吃魚不見魚」的食譜不是為了炫技,只是單純地「想讓一些不吃魚的人也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