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獨有的包容餐桌

苦瓜福菜湯

「千千自助餐」的每日例湯苦瓜福菜湯,透露出客家風味。

文/張雅琳 攝影/陳晉生

美食哲學家、新竹人李元璋秉持「從食物尋找城市的精神」,將竹塹劃分出城隍廟口、中央市場、西門市場等五個區塊,要認識在地的代表性早餐湯食,就不能錯過這幾個「新竹之胃」。融合了閩南、客家、外省三大族群風味,讓風城的早餐餐桌一點都不無聊。

族群融合、新舊共生的風城味

貢丸米粉、魚丸湯、糯米餃、牛肉麵和清粥小菜,《風城味兒》的作者李元璋推薦的新竹早餐湯食洋洋灑灑列出來,用一桌菜展現了這座城市多元的樣貌。他將在地早餐的特色濃縮成八個字:族群融合、新舊共生,「新竹是北臺灣最早開發的聚落,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竹塹城,它的飲食也跟其他城市有很多不同。」

譬如閩南肉圓,只有在新竹才吃得到用客家紅糟醃製的肉餡;明明是做米粉貢丸湯的台式傳統小吃店,老闆端出的拿手好料之一卻是客家粉腸,桌上兩瓶客家桔醬和外省山東醋排排站,各種族群的口味竟能無違和感地並陳。這裡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同時也因為科學園區的發展注入新血,近年有不少工程師「不賣命改賣麵」,捲起袖子煮牛肉麵,也是李元璋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一如北漂青年的成長軌跡,李元璋18歲考上大學後就離開新竹,此後一直在外地求學工作,「基本上對家鄉是很陌生、一概不知的。」直到1999年他到巴黎攻讀博士班,課餘時跟著當地人的日常散步路線,造訪拉雪茲神父公墓內的巴黎公社社員牆,讓他備感震撼。「旅行說穿了,就是生活感的交換。」李元璋說:「巴黎人介紹自己的城市,不是給你觀光旅遊書裡的內容,而是真正貼近他們歷史、土地的東西。」一路以來,他的求學目光總是投向哲學、藝術史的殿堂巴黎,「沒想到卻是巴黎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在三十多歲時重新回望故鄉。」

一碗湯,喝出城市味道

「只有真實的活在歷史裡面,才能把握現在、規劃未來。」十年前李元璋回到新竹,做田調、帶城市導覽,出書談食物在城市裡扮演的角色意義,期望透過雅俗共賞的飲食風貌,讓更多人看見蘊藏其中的文化價值。他的早餐口袋名單中,不僅僅是為了美味而推薦,更別有一番深意。於是,我們來到新竹南門邊上的舊址附近吃花生湯;坐在小店裡唏哩呼嚕喝碗貢丸湯的同時,想像自己正坐在西門的城門腳下;西市口看似平凡無奇的米粉湯,正對著的是已成民宅的清朝淡水廳署衙門。一碗湯下肚,在地歷史脈絡彷彿也略懂一二。

李元璋舉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為例,認為每個城市不同的飲食,也型塑出各地不同的風貌。而在新竹,信步走到一家小店,喝碗湯、吃碗麵,不會特別發覺是哪個族群的口味,「即使是一碗早餐湯食,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獨有的包容。」李元璋強調,「這樣一份自在從容,就是新竹的生活味道。」

李元璋
李元璋最喜歡坐在攤子前和店家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