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食部】互助照顧的食物禮

排灣伴手

文字.攝影/目尼.杜達利茂

身為一個排灣族人,發現漢人每逢重要節慶、家有喜事或登門拜訪,親友間「送禮」似乎是一種傳統習俗,臺語叫作「伴手」,排灣族語叫「sini-pantenz」。但這種送禮的文化,我並不是一開始就理解的。

也許是我們的傳統料理與小農食材等特色,有大膽的媽媽朋友問能否幫忙為滿月的孩子製作禮盒?有準備結婚的夫妻問我們能否做喜餅?這對一個親友間幾乎沒有收、送禮盒生活經驗的我,有很強烈的文化衝擊!後來才明白,平日大家可能很少見面,所以節慶或喜事會透過禮盒感謝平日的照顧,或關心很久不見但重要的親友。於是,我不禁好奇,難道我們排灣族都沒有學校(部落用語哏:沒有禮貌的意思)、不送禮盒的嗎?

過去在關係緊密的部落農獵社會,平日就是用食物在確認關係,肉怎麼分,收成的芋頭要留多少給今年要結婚的家族等等,農作物在大家眼裡是食物,也是禮物,只需等待對的時機送出去,而這個對的時機不一定是漢人說的特定節慶,而是充滿在日常與生命禮俗中。「我從老人家身上學到的是,食物是一種流動,就像現在的金錢一樣,從土地拿出來分給地主後,食物就會一直分出去」,來自排灣族原鄉大社部落的長輩這樣說著。我想,食物在日常中流動,成為照顧他人的祝福,就是一種「禮」。

PROFILE

目尼.杜達利茂 來自杜達利茂家族。家族在五十多年前從山上慢慢遷移到現在居住的河床地新聚落─瑪家鄉三和村。因婚姻與有了下一代,被給予新的傳承責任,現在的責任就是讓孩子一起成為部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