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婦養成筆記】赤鯮盤仔年菜大作戰

赤鯮盤仔

文字.插畫/潘家欣

每到過年,菜市場魚價就瞬間飛漲。尤其是諧音「昌」隆的白鯧,是傳統年菜的要角,一條竟要價一千二!我決定不向傳統低頭,今年年菜,就用鮮紅討喜的赤鯮來上陣吧!

鯛科的赤鯮(黃背牙鯛),野生產期為秋冬季,單純抹鹽、油煎就超級美味。不過,購買時要注意,有一種長得超像赤鯮的魚,叫作「盤仔」(魬鯛)。事實上這兩種魚都好吃,只因赤鯮的價格比盤仔來得高,有些不肖攤販就會拿盤仔魚當赤鯮來賣,欺騙新手煮夫煮婦(也就是在下我)。所謂「盤仔假赤」的諺語,就是在說這種魚目混珠的欺騙行為啦!

赤鯮與盤仔的顏色都是亮粉紅色,一眼望去根本分不出來,不過,如果拉開背鰭,赤鯮會呈現漂亮的波浪狀;盤仔的第三、第四枚硬棘則會突然延長突出,看起來很威風的樣子。另外,赤鯮體色其實是暖粉紅帶橘黃斑、盤仔則是冷色調的銀粉紅加上一些青色斑點。總之,查了很多資料之後,赤鯮與盤仔從此成為我的攤販信任度指標。

赤鯮、盤仔背鰭差別示意圖。

每次去新的市場,看到盤仔,我就會故作天真地問:「這是什麼魚?」如果攤販不實,就會開始騙人:「這是赤鯮!」然後我拉開背鰭看一看,喔,有兩根威風的長棘,「這不是盤仔嘛!」攤販竟然跟我說:「沒有啦!北部叫盤仔,南部叫赤鯮!」

還跟我戰南北?好der,這間攤販就成為拒絕往來戶,相反的,如果遇到誠實攤販,我就會列入固定採買地點,經驗證明,誠實的攤販魚貨確實也比較新鮮,不太會泡藥水什麼的,總之,祝大家都可以買到好吃的赤鯮喔!

另外,赤鯮在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的等級是「斟酌食用」。雖然漁獲足夠,但捕撈管理方法未完善,過度捕撈會形成問題。最肥美的赤仍然是以「船釣」(一支釣)為主,要買赤鯮,買大隻就對了!巴掌大的赤鯮,往往是被「一網打盡」的拖網、圍網捕獲,都是一籠籠賤價販賣,這種來不及長大的小魚,就要避免購買喔!

PROFILE

潘家欣

拿著手機在菜市場走跳、看到不認識的魚蝦就馬上查資料、吸收新知孜孜不倦的廢物級煮婦。深刻感受到傳統市場是一個消費行為階級分明、沒有知識就沒有地位的生死鬥擂臺,所以人生目標之一就是成為走進菜市場買菜也不被看輕的氣勢歐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