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爬山】走一條人少的路,伊加之蕃到內本鹿(上)

文字.攝影/楊理博

走入山林之後,我開始注意到一些較少為人知的臺灣歷史,尤其是那個洋人、日本人、漢人、各南島語族人共同活動於這座島嶼上的年代;關於lamata sinsin之事便是其中之一。

1914年,在有了與泛泰雅族群交手的成功經驗後,日本政府開始把理蕃矛頭轉向南邊的布農族。雙方首先在臺東霧鹿爆發衝突,令日本政府意外的是,緊接著相隔甚遠的花蓮清水駐在所與高雄上寶來駐在所就被襲擊了,調查後發現幕後主使似乎竟是同一人!之後他便藏居位處大崙溪流域深山的伊加之蕃,以此為基地,串聯馬里山與內本鹿持續抗日,甚至曾經遠至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支援大分事件,神出鬼沒的行蹤遍布臺東、高雄與花蓮。

這個人便是lamata sinsin,在日治時期被稱為「理蕃之癌」,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又被尊為「抗日英雄」。而其實在部落裡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他是地痞流氓之輩,更有人說他不過是想躲避外人侵擾,隱居山林罷了。無論如何,故事後來的發展是,lamata sinsin在一次外訪親友時被捕,日警也才趁機攻入伊加之蕃。這些事件的起落最終都消逝在歷史洪流,甚至沒有在我們的課本上留下一個名字。

但或許也並沒有那麼遙遠。我後來發現,這位歷史文本中的lamata sinsin屬於istanda takihusungan家族,跟帶領我回到內本鹿[註1]的族人一樣;而每年組織穿越隊伍的katu老師[註2],其實他的真實(族語)姓名是sinsin——正是lamata sinsin的sinsin。

今年,katu老師說可能是最後一次走穿越路線了——接下來他就要全心投入他的歷史小說創作與祭司家屋重建——但這條路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從lamata sinsin的桃花源居,伊加之蕃,回到內本鹿。

郭熊舞著草刀消失在白霧與芒草叢間,我們緊跟在後,路左彎右拐,只能憑聲音判別前一人的方向,腳步一慢下來就會走散。雨滴時不時攪和著視線,咬人貓與虎婆刺緊緊跟隨。

[註1]內本鹿為鹿野溪上游深山之地,祖居於此的布農後裔每年仍回到此處重建家園。

[註2]katu老師為內本鹿回家行動領隊之一,其組織之穿越隊取「穿梭古今、跨越族群」之意,探勘內本鹿區域與周邊族群的交通與互動。

PROFILE
楊理博 旅行是生活,土地是信仰,戒不掉的是把生活裝進背包裡,走入他方與山林。把親土文化當成直譯自大地的語言,聽古老的故事,唱土地之歌。現在努力的學習當一個山人。

今年katu老師的回家隊伍,我們從伊加之蕃回到內本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