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上篇 農糧產業結構大調整 稻作「四選三」年減2萬公頃

《農傳媒》專訪農糧署長胡忠一,暢談新年農糧政策規劃。(圖片提供/農傳媒)

2020年農業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氣候變遷缺水危機等挑戰,在農業部門及所有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韌性農業被世界看見。2021年我們將更大步向前行,在農村、漁村、山林、海邊、畜牧、農田果樹間,將注入一股新生的希望;新政策到位,物產豐收、農民收入增加,更多安心優質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臺灣農業扎根永續經營。以農為本的《農傳媒》策劃2021「農業首長牛年新展望」系列專訪,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一級首長帶來新春新期許。

農委會農糧署掌管稻米、蔬菜、水果及雜糧等作物產業,以及肥料、農業機械等資材產業,含括農業層面相當深廣。根據108年統計,農糧產業年產值高達2,625億元,占農業部門產值一半以上。農糧署每年預算400多億元,用於公糧收購、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等計畫,以及推動有機、產銷履歷等食安五環相關政策。

去年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國際運輸持續在疫情陰霾底下,牽連國內農業產銷;氣候變遷威脅也愈形嚴峻,去年水情緊迫,連帶使今年部分地區一期作必須停灌休耕,在在都是農業生產的挑戰。

新的一年,疫情持續蔓延,農糧署長胡忠一要加強與電商合作銷售農糧產品,正視國內糧食安全問題,降低稻作面積,轉作生產進口替代雜糧等作物,也將藉由4年冷鏈物流計畫,強化農產貿易體質;展望未來,胡忠一還想為農業生產導入雨林認證(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ed),讓農糧生產更友善環境。以下是胡忠一訪談紀要:

問:武漢疫情掀糧食安全議題,我國糧食自給率僅約32%,面對後疫情時代,農糧署如何因應?

答:國內水稻產量過剩,但雜糧自給率只有6%,農糧署從107年起即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鼓勵轉作進口替代或具外銷潛力的雜糧等作物。水稻及雜糧耕作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其他作物亦將持續推動機械化以降低勞動力需求。

去年初疫情發生時,農委會怕畜牧業飼料供應短缺,盤點國內作物種子,曾想過讓稻米改種容易繁殖的甘藷。去年黃小玉進口未中斷,飼料業者也普遍有1、2個月庫存,但國際運輸船費增加1.3到1.5倍,空運增加2至3倍,未來稻作仍須逐步轉作飼料作物。

其次,國內蔬菜種子仰賴進口,種子進口可能因疫情受阻,作物栽培還要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因此農業部門須研發耐旱、耐熱、抗病品種,例如耐熱甘藍「台中2號」,抗黃葉病香蕉「台蕉5號」等。

花卉去年受到疫情衝擊最大,國產花卉市場在日本及美國,合計占六成,美、日兩國疫情嚴重,外銷受阻,糧食作物還可以加工延長保存期限,但花卉欣賞有時間限制,農糧署因此輔導量販店、超市及捷運站賣花,以辦理大型花卉藝術展出,鼓勵廟宇花香祈福,推廣宗教用花的方式,協助消化盛產花卉。

以及嘗試讓花卉重新找到推廣商機,宣導民眾藉花卉提升生活品質,推廣日常用花,讓花價不僅維持住基本價格,且109年8月及12月批發市場花卉每把單月均價分別為85元及78.2元,均創進5年單月新高。

去年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國產花卉市場。(攝影/記者游昇俯)

國產鳳梨釋迦主要市場在中國,去年中國因疫情封城滯銷,農糧署與電商平臺合作促銷,才發現國內原來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賣到後來想預訂都訂不到;電商潛力很大,未來農產銷售一定會加強電商通路,而且會成為常態。

問:水情告急,今年全臺農地停灌面積達7.4 萬公頃,史上最嚴重,水稻是吃水最重作物,生產又過剩,稻作產業轉型策略為何?

答:國人每月約消費10萬公噸糙米,一年約需求120萬公噸,因此國內稻米生產面積只要24萬公頃,加上我國加入WTO後須義務進口的14萬4,720公噸稻米,就可以達到供需平衡。

但目前國內稻米種植面積達27萬多公頃,近幾年公糧收購每年都超過50萬公噸,公糧過多,稻米價格無法反映市場機制。公糧收購稉稻,計畫、輔導及餘糧收購分別為每公斤26元、23元及21.6元。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建議各國安全存糧應占年消費量17%至18%,日本是11.8%,韓國16.8%,臺灣《糧食管理法》規定不得低於3個月安全存糧,等於至少有25%。公糧穀倉截至去年11月底還有93萬公噸糙米,是法定安全存糧的的三倍多。

臺灣水稻栽培面積遠大於國人實際消費需求。(攝影/陳建豪)

農糧署今年起推動「稻作四選三」政策,農民兩年4期作中,最多可選擇3個期作種植水稻,申報繳交公糧或稻作直接給付,最少1個期作必須申報種植水稻以外作物。希望可以引導超種的3萬多公頃稻田轉作國內生產不足的黃豆、小麥、玉米等雜糧,具國際競爭力的毛豆、矮性菜豆,或是地方特色作物,例如新竹關西的仙草等。

生產有機、產銷履歷的地農,可不受「四選三」限制,主要是有機或產銷履歷的稻米品質比較好,常常供不應求,因此不會繳公糧。若稻農認為土地不適合轉作其他作物,做生產環境維護或種景觀作物如太陽麻、波斯菊等也都可以。目前連續兩年4期作都申報交公糧或領稻作直接給付面積約4萬公頃,「四選三」將可引導每年減少水稻2萬公頃。


【延伸閱讀】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下篇  用行銷為農業生產加分 冷鏈、外銷為農產品加值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創意點子王 知日派胡忠一學以致用